Taste Art

品味艺术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

Artist resume

艺术家讲述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

“1982年我来到这里...上东城86街道了,往第五大道走。大家看见了吗?那就是大都会美术馆。”在《局部 第二季》的开头,陈丹青采用边走边述的画面向观者展开了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画卷。这也是时常萦绕于我耳间的潜台词。《局部》对于我们这些半个搞艺术的人来说像一股清泉,就仿佛在19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对外来事物和观点的猎奇一样,如获至宝。虽然这三季播放量如此之多,评分如此之高,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观者对此嗤之以鼻。我们不能缝别人的嘴巴,但对于在这个浮躁的当下,有人能静下心来为我们做出这样精装的作品,还能做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只有感谢了。。。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3)

Artist appreciation

艺术说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4)

看播放数据,真是值得让人回味的艺术良品了

《局部》不同于以往的艺术类纪录片,它是跟随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对艺术的洞见,体察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欣赏全球艺术精品、名画的种种风采。通过画者陈丹青的审美,走进中西方名画名作的微细的局部,一处处没有人注意到、但看过之后会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5)

让我们留存印象,去温习这三季给大家留下的共同美好记忆。。

《局部》 的第一季

记得叙述了一个18岁中国少年用一幅画diss了全世界的故事。

他就是王希孟,用一副二十米长的手卷,宋徽宗年代的《千里江山图》震撼了观者。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6)

同样是少年出大作,陈丹青想起了委拉士开兹,就是画出《宫娥》的那位画家。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7)

所谓英雄出少年,张爱玲也说过出名要趁早,也是这个道理。

法国的兰波,19岁就不写诗了;

莫扎特、圣桑身体还没发育就开始作曲;

米开朗琪罗雕刻圣母和耶稣的时候才23岁,雕刻大卫的时候26岁;

德拉克洛瓦画《但丁小舟》的时候,23岁;

毕加索最迷人的玫瑰色时期也就是20岁上下。

所以艺术的生命之树其实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会熠熠生辉。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8)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9)

《局部》第一季就曾说过,欧洲最好的不是油画,而是湿壁画。湿壁画是将研磨好的干粉颜料掺入清水,再将颜料涂抹在刚抹在墙壁表面的湿灰泥上。等干燥之后,图案便永久保存于墙壁表面。也就是说,画家们要一边刷墙一边作画,难度系数五颗星!目前 全世界70%以上的湿壁画,仍然在意大利各地的教堂、宫殿、庄园、私宅的墙壁和天花板上。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0)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1)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2)

“过去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不是过去的艺术,他们在今天,也许比过去更有生命力。” 对于艺术来说,局部?何为局部?是艺术品中的一个细节?是艺术家众多作品中的一个?还是时代中一众艺术家的集合?

世界不缺美,而《局部》就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它不只是引领着我们欣赏绘画,欣赏艺术,更是一种艺术观的重塑。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3)

《局部》 的第二季

这档节目直击艺术饥饿的灵魂,使众多的文艺青年从中得到共鸣。《局部 第二季》诚意回归将摄制组搬进了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节目组硬是与大都会美术馆交涉了一年,换来三个晚上的清场录制,每次拍摄不超过5小时。在这之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媒体、一个拍摄团队曾被允许进入拍摄。换言之,这是中国唯一一家被允许进入大都会美术馆拍摄的摄制团队。这种种努力,正是为了向网友们完整展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风貌,可见节目制作之用心。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4)

目聚焦在十九世纪由于背叛学院系统而被大众忽视和排挤的库贝尔、巴比松画派,乃至印象画派上,马奈、库贝尔被沙龙拒绝,米勒、塞尚等人的画作流向海外。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如今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展出中,学院派已经沦为印象派的陪衬。陈丹青不由得感慨,“要认清艺术的价值,有时候要经历两三代人才会醒来,但是这种昏睡不会停止。”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5)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6)

回想当年陈的速写是否和梵高的作品一样的笨拙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7)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8)

《局部》 的第三季

从《局部》第一季到第三季,变化的是每一季讲述的对象——从古今中外各家,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再到意大利散落各处的湿壁画;而不变的是作者内心的关切——对现成话语的不满足,对杰作鲜知的不甘心,为无名者正名的不气馁。美术家不只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史论家也不只有贡布里希、詹森、克拉克;梵高亦不只有《向日葵》,布冯马可未必不如米开朗基罗,古代并非不如近代,匠人也是堆砌的艺术。美术盛会不只在博物馆里……总之,山外还有山,人外还有人。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19)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0)

现存的十几尊辽代易县罗汉全部藏于欧美日俄等国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1)

第三季讲述了山西博物院首次展出四座北朝(公元六世纪)墓室壁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些沉睡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壁画,是可以比肩拜占庭、意大利、西班牙、敦煌、云冈、麦积山等伟大艺术品的稀世珍宝。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2)

而我们今天的文化,深受后世发酵过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但首先扑面而来的还是那个时代的绘画背后的精气神。这个时间节点是西方美术史上的分水岭:要么牺牲美的形式,要么放弃肖似自然——一个“美”与“真”的鸿沟不断加深的年代。而“文艺复兴”一词,其实很难勾勒出这种画家内心的冲突和张力。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3)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4)

《局部》第三季发布会在北京MeePark CBD店举行,节目主讲人陈丹青,看理想创始人刘瑞琳,优酷文化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节目导演谢梦茜,演员黄轩、焦俊艳,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瀚、晚晚等人出席了此次活动,由史航担任发布会主持。

陈丹青的真面目 陈丹青和他的局部(25)

让画家侃侃而谈是有风险的,无论对于他自己,还是对于他的听众。探究知识总暗藏着牺牲天分的隐患,弗里德兰德尔曾敏感地捕捉这丝心绪:“艺术家们多少会预感到知识会扼杀创作能力,或者至少会削弱它——这一点在文明时代许多艺术家个案中显而易见。不过我们从艺术家结结巴巴的言论里学到的东西,多过从美学家构思精妙、成体系的专著中得到的。在艺术面前,思想家多半是瞎子,艺术创作者多半是哑巴。”事实上,在我的认知范围内,除了大卫霍克尼,世界上还没有哪个画家能像陈丹青这样,在视频节目里毫不结巴地分享见解的同时,保持创作的活力。

不管是与非,艺术本来如此,但我们更期待的是如果《局部》真的还会有,如果我们还拥有这样的一种情怀,那就还保留那份期待吧,因为有总比没有的好。

更多艺术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艾特art自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