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唐公李渊受禅于隋恭帝,建唐朝,改元武德元年。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中原地区的各路烟尘逐渐被唐平灭,大唐朝廷决定废除隋五铢钱。取而代之的是唐流通货币开元通宝。

乍一听,开元通宝是一种年号货币,因为开元契合了唐玄宗的年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开元年号与开元通宝的重名纯属巧合。开元通宝是一种非年号货币。元者,始也,开元通宝包含新王朝的流通货币之意。

开元通宝的正确解读(开元通宝不是年号货币)(1)

开元通宝钱币直径八分,一改之前以铢的计量单位,改为以文计算,十文为一两,一千文重量六斤四两。钱币上铭文为欧阳询所书,读法是先上后下,次左后右。

唐高祖李渊恩赐给秦王和齐王各三炉铸造新货币,由于李渊与右仆射裴寂关系特别好,所以他也被恩赐了一炉,有了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时法律明文规定,民间私铸钱币者当死罪,家属连坐。

乾封泉宝

民间私铸钱币之风渐起,显庆五年(660年)出现了质地低劣、缺斤少两的恶钱泛滥的现象,朝廷以一文品相良好的善钱收五文恶钱,如此低廉的兑换价格民间并不买账,这次收购的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于是,乾丰元年,朝廷发行了“乾封泉宝”钱,直径一寸,重二铢六,重量比开元通宝的二铢四略重,新钱一文顶旧钱十文。由于乾封泉宝的实际价值超过了其内在价值,这种人为拉高面值的行为引起了市场的用脚投票,乾封泉宝的出现扰乱了市场规律,引起物价的飞涨和通货膨胀。商人们不愿使用新钱,乾封泉宝的市场流动性也大幅减弱。

开元通宝的正确解读(开元通宝不是年号货币)(2)

第二年,新币就退出了流通改回了开元通宝。乾封泉宝发行量不大,物以稀为贵,所以在收藏市场乾封泉宝的价值一直不低。

武则天长安年间,唐朝廷让市场悬挂标准样钱,让百姓依样用钱,在交易过程中,小买卖受到的影响有限,可是稍微大一点的交易,对依样挑选钱币有一定困难,浪费时间,造成了贸易交易的停滞。为了活跃市场交易,国家下令放宽了对货币的要求,实际上放宽了民间铸钱的自由度。在江淮以南,盗铸货币的人将生产场地转移到了深山大泽、人迹罕到之处,如此一来,增加了朝廷缉拿私铸货币者的难度。市面上,恶币再次泛滥,导致市场的物价上涨,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开元通宝的正确解读(开元通宝不是年号货币)(3)

开元五年(717年),宋璟上疏要求禁止一切恶钱,第二年正月,唐玄宗下令展开一次全国性的销毁恶钱行动,凡是不够标准的恶钱,一律销毁重铸。宋璟安排监察御史萧隐出任江淮使,由于萧隐用力过猛,市场上的流通性受到了限制,导致物价上涨,于是流言四起。萧隐被贬官,宋璟也因此罢相。虽然张嘉贞为相后,有所松弛,但是对于私铸行为还是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开元年间对恶钱的有效控制,官府加大了官铸的善钱力度,稳定的开元通宝币值,使大唐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发生,唐肃宗继位后,改元乾元元年(758年),御史中丞第五琦提出改铸新钱,这就是“乾元重宝”钱,一文乾元重宝兑换十文开元通宝。第二年,又发行了一文抵五十文开元通宝的乾元重宝。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物价飞涨,一斗米的价格竟然涨到了七千文。

民间盗铸的行为再次成风,之后通过多次的降低乾元重宝的币值,才逐渐平息了风波。

唐朝开元通宝钱的发行,在我国的钱币发展史上就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千年铜钱的形制都基本上依照开元通宝的样式。

开元通宝的正确解读(开元通宝不是年号货币)(4)

无眠心语:

纵观唐朝近三百年间,除了唐高宗的乾封泉宝和唐肃宗的乾元重宝之外,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开元通宝。

善钱的稳定使用,造就了公平的市场交易,创造了大唐的盛世繁荣。唐肃宗的以一抵十和以一抵五十,实际上是对民间财富的变相剥夺,严重扰乱了市场规律。这种错误的币值严重背离了货币的实际价值,给了盗铸充足的生存理由。导致夸张的通货膨胀,使得民不聊生。

开元通宝是盛世大五帝钱之一,其他四种是秦半两、汉五铢、宋元通宝和永乐通宝。这五种钱的发行人契合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明成祖这五位古代伟大的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