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行过什么国际会议(广州是2000多年的国际性都会)(1)

广州一直是2000多年的国际性都会,为什么会被人误认为是流放之地?大家要知道,广州古称番禺,意思是外国人寓居的地方,也可以说广州2000多年来一直是国际性都会。广州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通江达海,扼守国际黄金航道,距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相对更近,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物候优良,又能避开台风锋芒,基本无自然灾害。

广州早在公元前204年就成为南越国国都,刘邦的汉朝建于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比南越国还晚两年建立。广州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发祥地,一直是岭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所谓的流放岭南,并不是指广州,古代岭南一般是指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等地区。流放岭南大多是官宦名流,如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韩愈和苏轼都曾流放到岭南。其中,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巅峰人物王勃和苏东城均与广州六榕寺留下不解之缘。

公元675年春,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离开山西老家,远赴交趾探望父亲,交趾位于现在越南的北部地区,其父王福畴因王勃的事被贬到交趾做县令已经多年。王勃于当年秋天到达南昌,写下《滕王阁序》。又于当年冬天到达广州,适逢宝庄严寺开设法会,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六榕寺,因受寺僧托请,写下三千余字碑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我也曾去过六榕寺拜读过此碑文,真乃鸿篇巨著。

第二年春夏之际,王勃到达交趾,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天妒英才,时年仅26岁。

公元1100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北归途经广州时,曾到六榕寺游玩,应寺僧道琮之邀请为寺庙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欣然写下“六榕”二字,成为现在六榕寺的匾额。每当步入六榕寺,就能感受到一股充满古韵的文化气息,悠远弥香,就能联想到达摩,慧能等带来的各种文化思想在广州渊远流长。

可见,广州在古代也是交通要道,被贬之人也要途经广州。当然,古代广州这么繁华富庶的地方是不肯让被贬之人久留的。关注点赞!更多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