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群那些知名的老建筑,或是体量出众,或是位置独特,给市民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这其中就包括这样一幢西式古典风格的建筑,虽外观看起来不是特别宏伟,但它的历史和建筑风格却毫不逊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1)

建筑本身

大楼占地面积1460㎡,建筑面积约5000㎡,为新古典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1902年竣工。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2)

建筑初期图片

大楼是一幢3层楼(局部5层)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这种结构以稳厚的砖墙承重,楼层结构用工字钢密肋,中间填充混凝土,窗口为轻质砖拱券。建筑基础部分未采用桩基础,而是采用了砂垫层地基和筏板基础,此做法在当时的上海并不多见。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3)

雕花铁门

大楼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外墙底层用苏州花岗石砌筑勒脚,白色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色调和谐。底层有4个券窗,大门为雕花铁门。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4)

底层的中央大厅高三层,以彩绘玻璃天棚覆盖,二、三层处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大厅内有对称式白色大理石扶梯通向二楼。楼上各层门窗地板均为柳桉木。二楼内壁也有精美的人物浮雕。大楼虽仅高三层,但也配有电梯,是上海较早配置电梯的建筑。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5)

大楼曾是上海民主党派集中办公地。1993年,大楼进行修缮改造。1994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并在此隆重开业,大楼成为该机构办公场所。

建筑修缮

2009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大楼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整体修缮,使得大楼同时具备了服务、展示及同城灾备等功能。

1 外立面复原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6)

修缮后的建筑立面

外立面基本保存完好,但在西立面和南立面由于历史上有搭接、扩建辅楼,对外立面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成为了此次修缮的重点。

修缮团队根据历史照片和对历史建筑本体的理解,结合现场残留的痕迹,对外立面进行复原。但一些部分出于使用功能的限制,无法忠实原状复原,如外窗仍采用铝合金双层中空玻璃窗,三层正立面外廊仍封闭等。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7)

建筑入口图

由于外滩历史上经过多次道路改造,加之建筑本体的沉降,因此老建筑集中的中山东一路普遍存在人行道路面高出室内地坪标高的情况。大楼外立面立柱柱脚常被埋入人行道地坪以下,造成建筑入口两侧塔斯干柱式比例不协调。

在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将人行道地坪凿开,逐步露出原始花岗石踏步标高。同时,通过踏步调整、增设排水沟、补设地埋灯与泛光照明结合设计修缮,从而将沿外滩入口部分的高差关系重新梳理顺畅,露出了原始立柱的柱脚,改善其立面比例关系。

2 雕塑修缮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8)

檐口下部人面像

檐口下部人面像考虑到无法从内侧拉襻固定,只能外挂,因此采用复合材料,外用仿石涂料喷涂。人面像因有不同角度历史照片的留存,加之现状留有凿除后的痕迹,外轮廓尺寸可准确判断,因此能较准确地复原。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9)

券窗和人像雕塑

券心石人面雕像从历史照片看,由干角度、摄影距离的关系,很难清晰辨别。根据多次专家评审意见,采用了301室室内西侧壁柜顶部木雕人面像造型。

3 恢复室内空间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10)

1993年,改造室内时增加了大量设备和管线,因此在原始天花下,标高下降较多,此次修缮最大的工作量是重新布置设备和管线,露出原始天花,恢复历史空间。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11)

修缮后的回廊

该修缮工程持续了将近四年时间,修缮后展现在市民游客面前的,是充满历史沧桑感同时又满足今日使用需求的建筑大楼。

建筑打卡点

1 大门入口

大门的雕花铁门精致华美,大门两侧的塔司干双柱以及顶部山花典雅细腻,是整个建筑立面的精华部分。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12)

2 建筑大厅顶部天棚

建筑的内部大厅通高三层,以彩绘玻璃天棚覆盖,二、三层处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

楼阁水榭尽显中式风采(外滩边上这座西式古典主义老建筑)(13)

周边游线路推荐

亚细亚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平饭店→格林邮船大楼→益丰大楼

–END–

资料:上海发布、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周慧怡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