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邱添

体重减轻对于很多年轻女性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34岁的夏女士来说,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半年来,吃了东西后动不动就恶心、呕吐,体重减少了30斤,却没找到原因。

半年体重下降七斤腹痛(半年体重跌了30斤)(1)

血管落入韧带设的“圈套”

进食后恶心、呕吐,还有腹痛和腹胀,因为这些问题,夏女士在广东和四川的多家医院就诊,胃肠感冒相关的检查基本都做了,但却都没有发现异常。在药物治疗后,不适的症状也没能得到改善,而且还有越发严重的趋势。

半年折腾下来,体重降低了30斤,精神状态也是越来越差。近来,实在难受的夏女士又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希望能够找到疾病的原因。

“问题不是出在胃肠上,可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综合夏女士的病情,伍映鑫医生对于病因有了一个新的考虑——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在完成腹部血管造影后,充分证实了对疾病的推测。

什么是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伍映鑫介绍说,这种病也被成为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腹腔干被弓状韧带给“绑架”了,“这条韧带就像一个橡皮筋一样,将腹腔干给捆住了。”而腹腔干动脉是人体肝脏、胃、十二指肠、胰腺等上腹部消化器官主要供血血管,当它收到受压迫后,将导致供血减少,进而产生对应的消化器官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综合治疗完成“拯救行动”

找到致病的“元凶”后,普外科·胃肠微创中心团队开始了对夏女士的系统化治疗。第一步,是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调整提升患者的营养状态。一周的科学调理,让夏女士的相关指标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状态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第二步,就是通过手术解除对腹腔动脉的束缚——通过腹腔镜,以微创的方式实施松解术。伍映鑫说,就是通过手术剪开压迫在腹腔动脉表面的弓状韧带,并松解周围的瘢痕组织,进而实现整体“松绑”。手术原理听起来简单,但是操作却还是存在难度——首先,手术部位处于腹腔深处,操作空间狭小;第二,操作点位就在大动脉的表面,手术区域大血管较多,存在极大的出血风险。

经过细致耐心的操作,伍映鑫和团队最终顺利完成对腹腔动脉的“拯救行动”。手术后第一天,夏女士已可以进食,目前恢复良好,进食后未再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科普阅读】

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对于它的发病机制上不明确。多发于20-40岁体型偏瘦女性,主要症状有腹痛、呕心、呕吐、体重下降等。

由于症状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似,常常容易出现诊断困难和诊断延误。如果餐后或运动后出现的腹痛,伴有恶心、呕吐以及体重减轻的患者,尤其经过各项检查排除其他常见腹痛病因后,需考虑这种疾病的可能。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有效手段为外科减压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微创、机器人辅助微创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