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未成年人赚收益有哪些平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未成年人赚收益有哪些平台(赚未成年人的钱)

未成年人赚收益有哪些平台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国家四部门近日出台文件,禁止平台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利,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与其说禁令的对象是未成年人,还不如说是互联网平台,强调的是企业社会责任。

未成年人直播打赏伴随直播平台的发展而来,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天津14岁女孩沉迷网络直播,不断打赏主播刷礼物,一年花掉200万元;杭州李先生反映,11岁儿子用父母的钱打赏主播十几万元。不管相关家庭有没有钱,十几万元到一两百万元被“熊孩子”扔进水里,谁家乐意?

有数据显示,在直播APP用户中,小于等于14岁的只占1%,15岁到19岁的占8.9%,近七成年龄在30岁以内。有人认为,直播打赏主要是成年人,“熊孩子”不应为直播打赏背锅。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在打赏人群中,未成年人虽然占比不到一成,但近九成的打赏者认为打赏金额应在1000元以内,极端打赏的恰恰以未成年人居多。

这不单单是一个未成年人打赏主播的问题,而是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设计问题。平台经济是一个基于网络的经济现象,平台要赚钱,找到盈利模式,就成了很多平台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但盈利模式今天管用,明天却未必还管用;有的盈利模式一开始就走偏走歪了,存在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

在摸索盈利模式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似乎是把“赚未成年人的钱”当成了主要盈利模式。现在一些直播平台把打赏当成盈利模式,遂有了“打赏经济”之说,而未成年人打赏是其主要“亮点”;还有各种在线游戏,总是放不下对未成年人的“渗透率”。这种盈利模式不是涉嫌违法违规,就是忽视企业社会责任。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注定行之不远。

四部门出台文件,体现的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反映了全社会共同心声,所以它重在规范平台经营行为。“打赏经济”核心机制是大数据引流、造星,谁能给平台带来更多打赏收入,平台就给谁引流。此次文件不仅禁止为未成年人提供打赏服务,而且禁止平台以打赏额度为唯一依据对网络主播排名、引流、推荐,也禁止以打赏额度为标准对用户进行排名,这是对平台盈利模式的有力规范。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来临,平台经济面临各种创新发展机遇,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未成年人,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依靠企业自律。创新有各种可能性,平台把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当作盈利的模式,本身就是不思进取,被时代潮流淘汰是必然的。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