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热衷骑行,并将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有的人边骑行边卖花,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人,拥抱新的故事;有的人在大学二年级骑行川藏线,挑战从未抵达的高度;有的人在骑行中缓解焦虑,并成为一个“兴趣打工人”。他们的故事各有精彩,共同的是对骑行的热爱。

骑行卖花的浪漫创业者

Martin是一名创业者。大学毕业后,他结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热爱骑行的朋友,于是花了几千元组装了自己的第一辆山地自行车,并爱上了骑行。12年间,他骑行到过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清远等多个城市,以及大大小小的山、湖、海、小岛……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1)

Martin非常享受骑行带来的挑战。几十乃至上百公里的骑行,可以很好地锻炼耐力,这个过程让他充满能量,也增强了工作抗压能力。

每次选择不同的地方骑行,Martin能领略到独一无二的美景。开车速度过快,步行又相对较慢,用他的话来说,“有一些地方只有自行车才能抵达”。那些未经开发的风景,充满着原始的美感,诱惑他勇往直前。

有一次他从广州市区骑行到帽峰山,行至深山处,仿佛进入一片世外桃源。早上9时,阳光穿过树缝,洒落在满地的树叶上,一片绚丽的彩色,粉、紫、黄、橙,宛如人间仙境,这是未经开发的土地,保留着原始的美感。

Martin还会在二三月份,春笋最好吃的时节,从广州骑车到从化,背一个空包,到山上挖山笋。山里还种了果树,当地人会酿很多果酒:荔枝酒、黄桃酒、桑葚酒、青梅酒。“当地人酿的酒真的非常好喝,在城里很难喝到”。直到现在,提起那口美酒,Martin都回味悠长。

Martin在小红书上分享他的骑行经历,言语之间洋溢着探索未知和欣赏风景的兴奋之情。

他写道:“经历过:深夜在没有机动车行驶的马路上骑车狂飙耍车技;独自骑行在深山野林里穿越探险,寻找未被开发的绝美仙境,挖过山笋与蕨菜,并化作舌尖美味;夜宿小岛,与友啤酒烧烤,吉他笛子,对酒当歌,锅碗瓢盆伴奏,地为床天为被,夜听江水轻拍岩石入眠,晨观小鸟蝴蝶帐篷外欢快自由……”

Martin曾品尝过小岛上即捞即下锅的绝美河鲜与农家菜肴,以及火炉山的烧排骨与“酱”军鱼头、帽峰山的荔枝木烧鸡与油炸山坑鱼、从化大山里的青梅酒与山笋炒腊肉。对他来说,骑行既是探索之行,亦是美味之旅。

慢慢地,Martin想要尝试做一些浪漫的事情,将骑行与花结合起来。于是,他再次对车进行改造,左右增加了两个车筐,开启骑车卖花之旅。一般,他会在下午出发,沿着小岛、湖泊骑行。骑行途中,能欣赏到太阳下山时晚霞满天的绚丽,感受微风轻拂脸庞的畅意,以及一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泊。

骑着车的Martin带着鲜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一次,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女生跟在他身后追了好几公里,直到下一个红绿灯口才追上。她很满意地挑了几束花,一股暖流顿时涌上Martin的心头:“原来还能有这么浪漫的邂逅。”

有一次在清远,一位年逾花甲、头发银白的大爷,慢悠悠地骑着小电动车过来,为老伴买一束鲜花。Martin特别感动:“你会感觉到原来还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在发生,它促使你坚持下去。”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2)

在骑车卖花的过程中,Martin接触到了不同的人群。他见证过男生买花给女生表达爱意、小女孩送花给妈妈表达谢意、女生送花给闺蜜表达暖意……骑行卖花的路上,有太多的动人故事和浪漫温情。

Martin一边卖花一边也在思考,如何让生意越做越好。他需要考虑花艺设计、卖花位置、高价值用户、商业策略等。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不少长期客户,经常会有人发信息问Martin:“你什么时候去卖花呀?”也有一些客户会给他介绍新的生意。

“整个过程非常开心,令人满足。骑行让我喜欢的一个点,就在于它蕴含无限可能性。”Martin笑着说道。

大二女生勇闯川藏线

还没满12岁的那个暑假,郭静怡突发奇想拉着小姐妹说:“要不我们骑车去珠海?”于是两个小姑娘,依据电脑画了张手绘地图,在没有通讯设备的情况下骑着自行车,早上8时从中山出发去珠海,一直到晚上11时多才回来。“当时我们真的疯了”。回想起来,郭静怡仍震惊于那时会有这样的想法。

“来回140公里,真的很疯狂。就好像这个梦想在我潜意识里萌发了,扎根于心底深处”。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事,让郭静怡很有成就感,从此打开了骑行之路。

念高中时,学校离家有十几公里,郭静怡每周都骑车来回。高考之后,她拉着班上一位同学从中山骑车到广州大学城,又从广州骑回中山。之后她想尝试独立骑行,一个人又从中山骑到广州。十几岁的年纪,她没有任何顾虑和后怕,一心只想着往前冲。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3)

大学开学之后,郭静怡加入广中医飞鱼自行车协会,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一期末,她策划组织了为期五天的环青海湖骑行。“青海湖真的是一个超级美的地方,是我去过一次还想再去的地方”。

大二的寒假,郭静怡带队去云南尝试10天骑行徒步游,大二下学期又组队参加川藏骑行。“到川藏线真的是永生难忘。川藏线是我们骑车人的一个梦想,我很幸运在大二就完成了。如果不是那一次的话,后面肯定也没有机会了”。参加工作以后,郭静怡有了很多顾虑,不可能再像学生时代那样自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

如果不逼自己一把,郭静怡从来没想过还能走这么远。他们从四川成都出发,骑行抵达西藏拉萨,全程2126公里,耗时23天。他们翻越了14座高山,其中12座海拔超过4000米,两座超过5000米,累计爬升2.5万米,相当于爬了三次珠穆朗玛峰。

骑行川藏的过程非常艰苦,高原反应、体能消耗、车子故障、人身安全……是他们每天醒来都要面对的现实。但人有时候就是很神奇,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中,越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她很少担心旅途中的安全问题:“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盲目的自信,可能是因为和队友们之间的默契,让我无条件信任他们。”对她来说,沿途的风景虽美,但与同伴们一起经历的感情更为珍贵。偶尔回想起那段时光,她总是嘴角上扬,抑或是热泪盈眶。

在路上,他们见到了很多自驾车游、骑摩托车游和徒步游的人,还有朝圣的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走过这一段旅程,彼此相互尊重。郭静怡扬起笑脸,一脸感慨:“摩托车大军羡慕骑行的人,每次他们经过时都会给我们竖大拇指。我们羡慕他们的潇洒,总是回以同样的大拇指。”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4)

出于安全、体能等各方面因素考量,长途骑行中很少能见到女生的身影。在整个川藏线旅途中,郭静怡只能找到寥寥几个女骑友。她很要强,总是骑得飞快,竭尽全力保证自己不成为最后一个人。

不过,郭静怡也形容自己是个很怂的人。川藏线国道318是事故高发区,两侧还保留着很多被碾压撞毁的残车。郭静怡总是队里下坡最慢的,她虽然很勇敢,但也很惜命。

郭静怡非常享受用车轮去丈量土地的感觉:“骑行是我一直坚持、一直热爱的事。回想起大学四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都是和车协的人一起度过的,就觉得没有什么遗憾。”

工作以后,她在南沙找到了骑行的组织。“这个大家庭真的好温暖,经常会很期待和大家出门骑行,一起探索世界”。骑行就像一道光,点亮了郭静怡的生活,带来了五彩斑斓的色彩。

因骑行成为“兴趣打工人”

黄城辉自诩为“兴趣打工人”。因为骑车,她认识了现在的老板;又因为投缘,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转身成为一名“卖车人”。得益于从前的销售经验,黄城辉在新的行业里如鱼得水。自行车店刚成立的时候,她和老板对着凌乱的货架,一切刚刚起步。而现在,仓库堆满了各种车型,她的工资也跟着业绩上涨。

念初中时,黄城辉经常看到公路车队在南沙进行骑行训练。当时她还分不清山地车和公路自行车,只觉得他们速度很快、骑行很飒。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5)

后来她看了电影《破风》,一个讲述四个年轻人参加单车队顶级赛事,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演绎友情和爱情、名利与牺牲、个人与团队等考验的故事。此后,骑行就像一颗种子,一点点在她心中萌发。

去年,黄城辉刷到一个视频博主将运动相机安装到公路自行车上,相机跟随着车子移动捕捉沿途的画面,好几分钟的视频,她全神贯注地看完了。

刚好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感到很焦虑,内心的声音告诉她:“你很想尝试,你很喜欢这项运动。”于是黄城辉只花了很短的时间思考,跑到家附近的自行车店,买了一辆几千元的公路自行车。

“买完以后,我的世界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自行车,黄城辉接触到骑行圈。第一次相约骑行是在广州市区,黄城辉印象非常深刻:“从白云过来南沙,来回有200公里,他们一批人就这样过来找我骑车。”那种温暖和感动,她至今难忘。

南沙的骑行氛围很好,路面很宽、灯光漂亮、车辆较少。晚上拉练,他们一圈又一圈绕着骑行,直到汗流浃背、筋疲力尽才停止。

有一次他们从广州骑车去肇庆,途经一个高坡。当时车队很多人都下来推车,但她内心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要上去,我不能下来推车。”黄城辉想起高中每次模拟英语口语考试时,试音前总是会出现的那句话:“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她想,生活就像爬坡,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山顶。

一群先抵达山顶的伙伴在上面看着她冲顶,为她拍视频,冲着她喊“加油”。“其实我很绝望,太阳很晒,山又很直,想要骑上去挺难的。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摔下来。所以我们骑行时会穿一种鞋叫锁鞋,它可以锁住脚踏以防踩空”。陡坡让她害怕,她不敢往上看,就往下盯着,一步一踩,缓慢艰难地前功尽行。

“如果当时看很远,我肯定爬不上去,肯定坚持不下来。”黄城辉事后回忆道:“在很难的时候,真的不能看太远,只需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就好了。”

卖车的过程中黄城辉认识了更多的人,有钱大老板、办公室白领、学生,大家因为相同的兴趣产生交集。“平等地交流”是她最直观的感受。“有些人的车十几万,有的车几千块,但大部分人都很平等地去对待彼此,不会有歧视”。因为骑车,很多人成为朋友,相约着一起锻炼、玩耍。

近年来,骑行越来越火,自行车销售量提升迅速。不少年轻人把骑行当成一项运动,也赋予它社交属性。对于新手如何选车,黄城辉给出了个人建议:“最主要的还是根据个人预算选择车子,如果预算是3000元,就找3000左右的车。2000多的也有,只是配置低一点。如果能往上提高一点,5000元左右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出门骑行,而不是将车束之高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

户外骑行自我探险(新型户外运动②因为热爱)(6)

策划 | 陶勇

统筹 | 苏荇

采写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郝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