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们是否一个月里面总有那么几天胁肋部隐痛或胀痛,心情压抑,老是叹气,突然间脾气很暴躁或者爱生闷气?严重时还会有头痛眩晕?这些问题呀,其实都是肝经气机不通,都可以找肝经来解决。

本文来源于专栏《经络养生与康复》原价59元,新课特价只需9.9永久收听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主要循行在下肢部,阴中属厥阴,主要循行在下肢内侧的中线。从经络图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肝经起于大脚趾外侧,经第一二跖骨之间上行至小脚。在脾经一节中,我们知道,在内踝尖上 8 寸以内的小脚区域,脾经和肝经的路线与经脉循行规律不一致,属于太阴的脾经是在中线,而属于厥阴的肝经则是在前缘。过了 8 寸后,两条经脉才交叉回到与规律一致的路线。随后肝经沿大腿内侧中线,上至腹股沟,向内环绕外生殖器和小腹,最后向终于胁肋部。体内路线联系了肝和胆,并直上到达头顶。

肝主疏泄,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所以肝经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治疗肝气郁结所导致的病证,例如胁肋部疼痛、目赤肿痛、情志抑郁等;又因为肝经环绕外生殖器,所以肝经又主治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和妇科病,如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等。

肝经的穴位共有 14 个。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个。首先是太冲穴。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取穴时,我们需要先定位到第一跖骨间隙,然后沿着间隙从末端向上推,当推到顶点的第一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时,便是太冲穴了。

肝气郁结疏通肝经最有效方法动作(肝经疏肝理气调情志)(1)

太,是大的意思。冲,指要冲、要道。因为本穴是肝经原穴,也是本经经气流通的大的要道,所以称为太冲。也就是说,太冲穴是调理肝经经气的主要穴位。

肝主疏泄,主条达,所以肝气最忌郁滞不通。一旦肝气郁结不通,会引起很多方面的问题。肝气郁结,可以影响个人情志。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容易发脾气,有些人发完脾气以后继续像没事一样谈笑风生,这其实是肝在发挥疏泄的作用。如果有的人爱发闷气,不向外宣泻出来,而自己抑郁不舒、焦虑,这就是肝气郁结的表现。肝气郁结在体内得不到宣泻,就会老想叹气。肝气上逆至头部就会头痛、眩晕。肝气犯脾胃,就会胃胀、呃逆等。

针对以上问题,揉太冲穴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引外,女子的月经现象的正常进行,也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结也会引起月经不调,同时兼见胁肋和乳房胀痛,脾气暴躁,头痛等。这种情况也可以利用太冲穴进行保健。太冲穴还可以用于中风后遗症的下肢偏瘫,感冒初期的调理等。

使用太冲穴进行下肢偏瘫的调理,可以用艾条灸法。进行肝气郁结、月经不调、感冒初期的调理时,可以用按揉法。

【艾条灸,取仰卧位,定位太冲穴,点燃艾条,使用雀啄灸的手法,每穴灸 10 分钟。

按揉太冲穴,可用拇指的指腹在太冲穴附近由下往上推按,也可在太冲穴上进行常规按揉和点按,或指甲进行掐按,每穴 5-6 分种,力度以局部酸胀感为度,每天均可进行。调理月经不调最好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调理,调理感冒初期,可以在按揉前先用热水泡脚 20 分钟再进行按揉操作。】第二个穴位我们学习期门穴。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找期门穴时,我们要先定位到第六肋间。因乳头适对第四肋间隙,而且离正中线刚好4 寸,所以男性只需要在乳头直下找到第 6 肋间即可,而女性定位可以先定位到锁骨中线直下,然后在乳房根部找第 6 肋间。

肝气郁结疏通肝经最有效方法动作(肝经疏肝理气调情志)(2)

(模特演示)

因为本穴位于肋间,人的两侧胁肋就像两扇开合的门;而且本穴是肝经的最后一个穴位,肝经又是十二经脉经气流注顺序中位于最后的经脉,十二经经气流到这里刚好完成一个周期,所以本穴称为期门。

期门穴是肝的募穴,也就是本穴直接反映肝的气血。我们知道,肝的病变多以肝气郁结为主,肝气郁结后,气郁滞于胁肋部和腹部,引起胸胁胀满和腹胀,气不通则痛,所以除了胀气,还会出现疼痛。期门穴即反映肝的气血,又在胁肋部,所以本穴最能消除肝经胀气和消除局部胀痛。例如有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最易出现肝气郁结,见胁肋和乳房胀痛,喜欢叹气和生闷气,这时候,可以通过按揉期门穴来消除减轻这些症状。

每天晚上在睡上按揉期门穴,还能疏导肝气,改善睡眠质量。

【按揉期门穴,一般取仰卧位,找到期门穴,因本穴肌肉较为浅薄,按揉时以个人能承受的力度即可,不宜过度用力,每穴按揉 3-5 分种】

肝气郁结疏通肝经最有效方法动作(肝经疏肝理气调情志)(3)

到这里,我们把足部的三条阴经都学习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条阴经,脾经、肝经和肾经,除了治疗本脏的疾病外,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点呢?没错,足部的这三条阴经都能治疗和调理妇科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但是,我们在应用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例如妇科问题和泌尿生殖系统问题兼见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就主要找脾经来调理;如果是兼见肾气亏虚、腰膝酸软的,就以肾经调理为主;如果是兼见肝气郁结、情志不舒的,就以调理肝经为主。总之,经络保健与调理,不能忘了先辨证,然后再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