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在9月3日举行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中,香港金文泰中学中六学生郑顺明向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提问:您觉得航天员这个职业最酷的地方是什么?

杨利伟说: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代表国家在太空展示国旗,向全体华人问好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最酷的。

2003年,当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平安返回,中国人以实力证明自己不仅能造出“两弹一星”,也能实现载人航天。是年11月7日,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而中国航天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杨利伟在太空看见什么了(在太空展示国旗的那一刻我最酷)(1)

郑顺明向杨利伟提问(直播视频截图)

杨利伟在太空看见什么了(在太空展示国旗的那一刻我最酷)(2)

杨利伟 图源: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摄

“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

上世纪40年代末,钱学森正处于荣誉的鼎盛时期。

他37岁就在导师冯·卡门的推荐下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被学界誉为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

然而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放弃一切,报效祖国。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笼罩之下,对于钱学森的回国申请,不但粗暴拒绝,还以莫须有的“间谍罪”将其逮捕。

在移民监狱里,钱学森遭遇了法西斯式的刑讯逼供,他们妄图用武力逼迫他屈服。可是在满腔爱国热血面前,一切暴力威胁都显得那么无力。在洛杉矶移民局法庭上,美国检察官吉尔讯问其归国原因时,钱学森坚定地说:“我是中华民族子孙,我是钱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

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高扬的旗帜,报效祖国是他们毕生的理想和信念。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为国争光的使命担当,体现在以国家至上的无悔选择。航天人把对祖国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千秋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奉献史。

“最高尚的爱,是爱我们的国家”

1958年,一群年轻人准备去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大部分人获得批准,只有一位未能如愿。因为他是研究导弹总体技术的,苏联拒绝接受他。

这名年轻人叫戚发轫。后来他成了钱学森的学生,并接过钱老的衣钵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59岁的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杀猪刀”,做技术、军工不值钱,载人航天工程举步维艰。戚发轫费尽心思组织起一批胸怀报国志的人才,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苏美早期飞船都采用两舱设计。随着飞船飞行任务的日益复杂,这样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航天员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也不能满足航天员对特殊疾病的预测,以及心肺功能、前庭功能对航天飞行的适应。而神舟飞船从设计之初,就选择了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的三舱设计,增加的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时的生活舱和工作舱,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这样可以减小座舱尺寸。

对于那段历程,戚发轫描述道:“我们白天做晚上做,星期天星期六也做,过年过节也做。”说得轻描淡写,背后的艰辛谁能想象?

1996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准备试制神舟飞船相关产品,为了赶上任务的进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连友所在班组需要在10天内完成飞船金属壳体的组合加工。当时,专为此次任务引进的设备刚组建好,外方技术人员认为中国工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设备操作能力,加工大型复杂产品。然而,王连友和工友们24小时吃住在机床边,硬是抢在节点前完成了加工任务。

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航天人啃下一个个硬骨头,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实际落点距理论落点仅有12公里偏差。

回想起艰苦攻关的岁月,戚发轫说:“一个人有了爱,才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团队,爱你的岗位。但是最高尚的爱,是爱我们的国家。”

“把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

航天员是载人航天活动的先锋。为了祖国,为了这项事业,他们不仅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还要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生命。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踏上飞天之旅。他们花费近2天时间完成了在轨准备工作,9月27日,翟志刚打开飞船舱门,在太空迈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步,成为世界上第354个出舱行走的航天员。

突然,轨道舱里响起急促的警报:“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声音被设置为女中音,在天地两端听来却惊心动魄。翟志刚事后回忆,当时觉得自己的头发一下竖了起来。

值守在返回舱里的景海鹏一面检查系统,一面跟刘伯明判断排障,同时向地面发出了报告。

刘伯明一时也搞不清状况,但他做了决定。在地面飞控大厅里,工作人员听到了航天员的对话:

刘伯明:坚持,反正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按计划,翟志刚出舱后要先把固定在舱外的一件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取回舱内,而刘伯明调整了步骤,直接将国旗递了出去。通过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见证了这面由科技人员绣织而成的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经确认,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误报。返回后,三名航天员道出了当时的想法:“如果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作为我们的永别吧。”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自1992年以来,工程全线攻坚克难,突破了航天员天地往返、交互对接、出舱活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了18次飞行任务,12名航天员遨游太空。2022年我国将发射空间站问天和梦天舱实验舱,以及2艘货运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杨利伟在太空看见什么了(在太空展示国旗的那一刻我最酷)(3)

郝淳 图源: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摄

“未来,希望香港同胞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郝淳说,“欢迎香港各界更多参与工程实践,让更多香港智慧闪耀太空。”

编辑:王宇

审核:岳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