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里紫薇的一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这句浪漫的告白其实是出自汉乐府诗《上邪》,原诗“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更多夸张的假设彰显了恋爱双方至死不渝的炽热情感。其中,“冬雷震震”与“山无棱、天地合”同一级别,可见冬天打雷是多么罕见!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1)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2月24日晚上,郑州飘着鹅毛大雪的同时就伴随有阵阵轰鸣,“冬雷震震”不仅发生了,还升级成了视觉效果拉满的“雷打雪”!如此稀有的异常气象,怎么就出现了呢?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2)

2月24日郑州出现“雷打雪”现象

想知道背后的原因,不如先来了解下雷电产生的原理。从气象学角度看,雷电的发生,首先要有充足的水汽,其次还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有了较强的对流,云体上下运动,云内冰晶相互摩擦,电荷逐步增多。此时,云的内部、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的不同电荷区会产生巨大的电位差,当其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会发生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闪电。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3)

1900年代,美国,尼古拉·特斯拉实验室的人造闪电

而在放电的过程中,闪电通道内温度骤增,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雷鸣!事实上,只要具备了雷电发生的上述条件,任何时间、任何季节打雷都是有可能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打雷往往出现在春夏季。春夏季空气更加湿润,加上太阳辐射强烈,极易产生强对流现象,出现雷电不足为奇。而秋冬季受制于大陆冷气团,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太阳辐射比较弱,剧烈的对流难以形成,雷电也就很少出现了。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4)

2020年5月30日,深圳湾,电闪雷鸣

结合以上原理,我们不难看出,冬季“雷打雪”奇观的发生,至少要满足三点要求——冬季明显偏暖、一次快速的冷空气侵袭,以及水汽充足。2月下旬的郑州,充分符合了这些要求。2月21日,郑州最高气温曾达到28℃,温暖程度堪比5月!紧接着,2月24日强冷空气来袭,下层的暖湿空气猛烈上涌、上层的冷空气快速下沉,迅速形成了强对流天气所需要的条件。同时,高空的水汽快速凝华,形成了降雪。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5)

2月21日15:20郑州28.3℃

“雷打雪”的现象就这样出现在了郑州,而上次我国出现较大面积“雷打雪”奇观,还要回溯到2009年双十一的时候!

不得不说,“冬雷震震”、“雷打雪”是不常见的天气现象。在极其讲究时序的古代,人们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天象和物候,像“冬雷震震”、“雷打雪”这种罕见天气的出现,意味着四季失序。而从气候角度看,“雷打雪”的出现与近期暖湿气流过分强盛有关,确实是暖冬的证明。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6)

郑州2月24日鹅毛大雪

如此看来,“雷打雪”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气候变暖,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场自带声光电特效的降雪,对于大部轻到中旱、局地重旱的黄淮地区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雪”。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7)

截至2月24日我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8)

截至2月25日我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古时传说的雷雪是什么(比冬雷震震还稀有)(9)

截至2月26日我国气象干旱监测图

在雨雪的滋润下,2月26日我国黄淮、江淮、江南等地的气象干旱得到了充分缓解!在雨水节气,能有这样程度的雨雪来补充水分,对冬小麦产区而言,可以说是一顿“营养大餐”了。所以,咱管它是普通的雪还是雷打雪呢,能“解渴”的雪就是好雪!

笔者:苏景若,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