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高围 通讯员 尹兴超)驱车30分钟来到江宁谷里牛首山脚下的古村落,循着花香步入村里,梅花开得正艳,绿柳抽出了新芽,远处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与新长出的绿芽搭配得相得益彰,偶尔还有一两只调皮的小鸟落在树梢叽叽喳喳,满是春天的气息这里曾是岳飞将部队驻扎过的千年古村庄——世凹桃源,也是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出的网红村代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古村落保护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策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古村落保护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策略(乡村振兴看南京)

古村落保护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策略

龙虎网讯(记者 高围 通讯员 尹兴超)驱车30分钟来到江宁谷里牛首山脚下的古村落,循着花香步入村里,梅花开得正艳,绿柳抽出了新芽,远处的白墙黑瓦、飞檐翘角,与新长出的绿芽搭配得相得益彰,偶尔还有一两只调皮的小鸟落在树梢叽叽喳喳,满是春天的气息。这里曾是岳飞将部队驻扎过的千年古村庄——世凹桃源,也是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涌现出的网红村代表。

摄:谢俊

趁着东风返乡 家门口创业促就业

三月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走进村口的“荷塘人家”看到,老板汤信义正和妻子在清洗着刚从村里老人手里买来的春季时令菜,“城里人都爱吃我们当地的土菜,尤其是一到春天,马兰头、野芹菜、豌豆苗……都是抢手货!”汤信义介绍,当下正是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到了周末日均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除了夫妻俩还要聘请10多人才忙得过来。

聊天中得知,汤信义是土生土长的谷里人,世凹桃源开发之前,他一直在深圳一家企业上班,收入不错。得知政府开始打造世凹桃源生态旅游特色村后,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3年3月,“荷塘人家”开始营业,经过多年的经营,目前农家乐年纯利润近30万元左右。

摄:孙荣生

在世凹桃源,和汤信义一起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的村民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这个主打春牛首文化和佛教文化两张“特色牌”的村子里,已有经营户19家,其中农家乐15家,茶社1家,民宿1家,文化产业2家,既提高了自身经济收入,又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仅农家乐经营就地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133人,带动农民就业382人,逐步形成农民创业基地示范点。

传承谷里鱼圆 让更多人爱上世凹文化

在江宁谷里,说起林庆和,人人都会想到谷里鱼圆,而同样,说到谷里鱼圆,大家也总能说出其传承人林庆和。顺着“荷塘人家”门前的道路向村里走,便可看到了村子里的网红餐厅“庆和居”了。“林庆和老人就是我们世凹桃源的代言人!”这是周村社区党委副书记赵英男的原话。

因为家族世代都有着做鱼圆的手艺,2012年赶上江宁区创建“五朵金花”契机,林庆和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专心致志地做起了鱼圆。“每到周末一天要做500-600个鱼圆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说起做鱼圆的秘诀,已是古稀之年的林庆和老人乐呵呵地说:“没有别的,就费工费时费劲,是道名副其实的功夫菜!”从食材选用到十道传统工序的打磨,林老一个细节也不放过,依然坚持着以匠人精神为客人送上最纯正的谷里舌尖美味。

谷里鱼圆

作为谷里鱼圆这个江宁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如今,林老已经将这项工艺传承给了儿子和儿媳。只要街道举办大活动,林老也总会带着他的鱼圆去现场请大家免费品尝,前不久在徐家院举办的省市“学雷锋”、市区“三下乡”等活动,他都参与其中。“要让本地饮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爱上这一口谷里味。”谈及志愿加入的缘由,林老这样说道。

除了谷里鱼圆,村子里还对“世凹桃源”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挖掘,创作了说唱《桃源四嫂比绝活》、音舞快板《游牛首风景,赞“世凹桃源”》、小品《下乡》、《打麦歌》等多个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每逢街道或社区举办活动,村民们便变身演员,演起了村子里的日常生活戏!

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让村庄实现持久美丽

名气出去了,餐饮住宿等配套业态全了,游客来了,随之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了。怎样让村里一直持续美丽呢?赵英男告诉记者,2017年6月下旬,这里作为南京市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庄开展了试点工作,采用“两次四分法”进行了垃圾分类。

为引导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改变“分与不分一个样”的情况,世凹桃源实施了“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积分奖励制。根据分类情况、垃圾桶整洁情况、周边环境维护情况等类别,由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打分,每月通过榜单进行公示。农户可凭积分兑换券在指定小商铺兑换生活用品,从而激励农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考虑到世凹桃源为农家乐特色村,旅游旺季餐厨垃圾产生较多,为避免保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周村社区按照“就近、就地”的处理原则,在村后新建一处餐厨垃圾处理点,引进设备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变为了生物有机肥。

此外,村子里还对环境绿化做加法,新建公厕3个、停车场3个,建设村庄道路1500平米,新建休闲广场1个,架设路灯100盏,保持和利用原有优越的地形地貌,对山体、池塘进行原地绿化,栽种“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实施村庄绿化3000平米,平添了众多的景观点。

在这里,垃圾变废为宝了,环境更美了,景别更多了,土地也更肥沃了,蔬菜更绿了,餐桌上的美食更美味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千年古村换新颜 村民“万万没想到”吐真言

如今,这个千年古村早已换了新颜,昔日的小山沟成了今日的度假好去处。经统计,2018年,周村普通村民人均收入为28178元,世凹村人均收入为47795元,大大超过未经营乡村旅游的务农农民。

自开园以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2018年世凹桃源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数量83万人,旅游收入达7183万元。2012年,荣获“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并成为首届“江苏最美乡村”之一,2014年11月,荣获“牵手2014中国最美村镇人文环境奖”。

摄:金洪源

“第一个没想到是穷山沟沟能打造;第二个没想到打造后的村容村貌这么好;第三个没想到是大家都开农家乐,白天忙忙,晚上数钞票。一切的一切都是归功党的领导好!”这是林庆和老人用三个“万万没想到”总结的这些年家乡的变化。朴实的语言,句句都是村民如今最真实的生活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