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有一个基本的路线图:四川保护运动爆发,继而引发武昌起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清朝灭亡是历史规律,结果都是注定的。但至少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保路运动的发生,那么清朝可能还会熬上一阵子。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1)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诡异,往往一个小人物就会改变历史的进程。而清末保路运动的爆发,就和一个小人物有关系,而且还是个女人,她的名字叫许禧身。

许禧身这个名字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她的丈夫却是清末时期颇有名气的封疆大吏——陈夔龙。那么作为一个总督的夫人,许禧身是如何引发这场巨变的呢?这说来话长了。

陈夔龙贵州贵阳人,1857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百姓人家。尽管父母都是农民,但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年幼的陈夔龙读书,希望他能通过科举之路,改变陈家的命运。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2)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夔龙自小读书用功,天赋也极高,他于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时年16岁。三年后,即光绪元年考中举人。但在会试路上颇为坎坷,经过三次考试,最终于光绪十二年中三甲进士。

由于是三甲进士,陈夔龙无缘进入翰林院深造,被授予兵部主事。清代官场上,出身贫寒的人晋升的机会要比那些官宦之家的子弟要少得多。不过,陈夔龙是个很会钻营的人,他的仕途出奇的顺畅。

史料中说陈夔龙的长相很好,口才也不错,“其人美风仪,善文辞”。短短14年的时间便从主事,郎中、内阁侍读,升为正三品的顺天府尹。

从光绪二十七年以后,陈夔龙便转为地方任职,历任河南布政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河南巡抚、四川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3)

陈夔龙先后娶了三位妻子,前两位妻子都命短,都在三十岁左右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妻子便是开篇提到的许禧身。而自从陈夔龙娶了这位大家闺秀以后,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说起这个许禧身来头也不小,她的家庭背景很硬,是浙江杭州的名门望族。父亲许乃恩是举人出身,她的亲伯父、亲叔叔中,有三个是进士,四个是举人,许家的门楣上挂着“七子登科”的匾额。

陈夔龙出身寒门,娶了这样一位妻子,也算是祖宗积了德。但问题同样存在,许禧身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自然就有大小姐的脾气。自从她进门后,就被陈夔龙当祖宗一样供了起来,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许禧身作主,就是涉及到一些公务,她也经常横加干涉。久而久之,官场上都知道陈夔龙惧内。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4)

光绪二十九年,陈夔龙由漕运总督调任河南巡抚,虽说级别是一样的,但河南巡抚的权力比漕运总督大多了,怎么说也算是升了级。按说丈夫升任巡抚,许禧身应该高兴才是。

然而,许禧身是杭州人,在河南水土不服呆不惯,整日与陈夔龙闹别扭,非要让他在朝中走走路子,调到江南最好是到浙江老家去当巡抚。可是,陈夔龙是杭州的女婿,按回避制度,他不能在浙江任职,所以退而求其次,就想让丈夫到江苏去当巡抚。

当官还想选地方,而且还是封疆大吏,许禧身也是让人涨了见识。还别说,陈夔龙还真是四处活动,花了不少银子打点,于光绪三十一年成功调任江苏巡抚。这一下,许禧身倒是心满意足,不再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5)

无奈陈夔龙官运好,江苏巡抚才干了两年,光绪三十三年时,朝廷任命他为四川总督。按说从巡抚升到总督是好事,可许禧身又不高兴了,说成都哪比得上苏州,死活不肯去,非要让陈夔龙找找关系,到其他地方去任职。

顶着圣旨不上任那可不是小罪过,陈夔龙没法子,就花了大价钱找到了庆亲王奕劻这条路,奕劻也素知陈夔龙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倒也体谅他,于是便让湖广总督赵尔巽把位置让给陈夔龙,然后让赵尔巽去当四川总督。而原先的四川总督锡良则调任云贵总督。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6)

因为一个女人而牵动数省督抚的人事调动,这在当时的震动是很大的。时人议论“以一女子之爱憎牵动数省督抚,当时用人得失盖可睹矣!”

几个督抚这么一调动,可真就出了大事了。前四川总督锡良是个颇有作为的人,他在四川当政时,极力捍卫川汉铁路,硬是从列强手里抢来了修筑权。可他调走后,由于赵尔巽、赵尔丰两兄弟处置不当,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并且因为残酷镇压而激起了四川民众的愤慨,使得革命形势更加高涨,并最终因保路运动而引发了辛亥革命。

巡抚调兵权(巡抚升任总督原是好事)(7)

当然,我们不能将保路运动的爆发,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罪过都推到许禧身的身上,但她确实是以一个小人物的身份,而在无意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这个事例中从而也能一窥晚清官场的腐败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