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的根源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1)

布鲁内莱斯基 通过暗室小孔成像作画

自布鲁内莱斯基在1415年发明了 perspective (透视法则)然后再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阿尔贝蒂《论绘画》一书的广泛传播后,透视法则自此掌控了西方艺术世界数百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纪末梢出现的法国印象派为止。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2)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1872

言及法国印象派,我们便会想到莫奈。倒不是因为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者,因为在莫奈的前面还有一个印象派画家马奈,但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实在太过于有名了,印象派这一词汇正是由此画而来。

与后来的立体派产生关系的印象派画家则是塞尚。当然塞尚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任何活动,之所以把塞尚归于印象派,可能还是因为塞尚的作品倾向于印象派的风格。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3)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1906

塞尚曾说莫奈有着一双无以伦比的眼睛。这虽然是一句恭维话,但实际背后却暗含着塞尚对于莫奈的讽刺。塞尚的讽刺实际也是对于印象派缺乏对于艺术理念更新的一种不满。塞尚认为印象派虽则追求对于现实场景光影的记录,但也仅此而已。

塞尚是一位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深刻的画家。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一生唯一出国的两次都是去瑞士看塞尚的画展。塞尚之所以对于现代艺术以及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就在于他打破了统治西方绘画数百年之久的透视法则。即便是不使用透视法则塞尚也能在他的画面里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塞尚的做法实际是在探寻人类思维的本源,因为透视法则在画布上的呈现是一种虚幻的模拟(让人误以为真实),而塞尚绘画的技巧与原理便是打破这个虚幻。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4)

保罗·塞尚《圣维克多山》1906

塞尚的做法是在他的画里用代表体积的色块的堆积来让我们思维形成一种深度的感觉。塞尚的画在用另一种方式来在二维平面上形成深度构成空间的同时,它的画也在进行着对于现代艺术影响最为深刻的动作:解构空间及其事物。

毕加索的玫瑰时期与蓝色时期

很奇怪不是,尽管毕加索的玫瑰时期要晚于蓝色时期,但接近后来毕加索艺术理念的反而是蓝色时期的画作。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思想的反复。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大致是1901年到1904年间。这期间画家的生活过得并不怎么好,在心情比较郁闷的情况下,画家所表达则必然有其反映。蓝黑成为画面的主调。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5)

毕加索《倦缩的妇女》

在其蓝色时期的不少画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后来毕加索的较为现代的现代艺术的理念。比如常使用大块色块来表达情绪并简化其中的细节。这些我们可以认为是画家在思绪中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抽象的意识。只是在那个时候,在毕加索的心目中并没有完全清晰化。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6)

玫瑰时期(1904-1906),毕加索基本又恢复到以前较为讲究细节的绘画风格。在这一时期,也许画家已从好友卡萨吉马斯的死中回过神来。从这一反复中我们大抵可以知道在立体主义时期,为什么毕加索本可以更进一步完全走向抽象绘画却始终没有前进那最后一步,因为毕加索至始至终对于具象抱有一种永恒的挚爱。

亚威农的少女

亚威农的少女说是少女,实际毕加索这幅画的模特是他家附近妓院的妓女。也许这与后来画家风流的天性有关吧。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7)

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1907

亚威农的少女一画之所以重要是在于它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开端。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中后来立体派画作尖锐的四边形相互穿刺空间的形式初步得以体现。要么怎么说画家的思维也是矛盾的。对于立体主义而言,毕加索一开始也并不是接受得坦然且顺利的。

就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从现实主义或者新古典主义的角度出发,这幅画是失败的甚至是丑陋的,但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则它是先锋的新锐的。然而这种先锋新锐的味道一开始似乎并不甜美。这幅画在完成后被画家本人丢弃在墙角面朝里一放就是数年。

这里我们再回到塞尚之处。在塞尚的画里,代表体积的色块是堆积在一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并没有解构彼此,也即并没有相互穿透彼此的空间,但是在毕加索的这幅亚威农的少女却第一次出现了空间相互穿刺的情形,这就是更进一步地对于空间解构的开始。无论如何,从这种体积的堆积以及空间形式的解构的衔接看,现代艺术本身是具有内在的传承性的。

塞尚的伟大就在于他开启了现代艺术解构的这扇大门,而毕加索与勃拉克则负责把门推开。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即是对于空间及其附属物的解构。那么解构的目的为何?实际上问这个问题就是在问塞尚为什么要打破被使用得完美的透视法则。

透视法则的目的是虚拟一个假的现实。这个现实曾经对于教皇以及国王们很重要,但在教皇以及国王被挤下神坛的时代,虚幻对于我们不再重要,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被感动以至于去做某些我们也许并不想做的事。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8)

毕加索《倦缩的裸体妇女》1959

因而解构的目的实际就是探索我们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机制。假若眼睛不再被虚幻的“真实”所蒙蔽,那么我们眼睛真实所看到的事物在我们的思维里会形成什么样的反应这才是塞尚以及毕加索想要获得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对于立体派画作,我们看起来是别扭的,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眼睛所惯常的形式,更深刻一些就是不符合我们思维对于事物的认定。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思维是可以识别并最终认定的。这就是现代艺术的意义。立体主义让我们认识到美不仅是现实世界的拷贝,更是我们形而上对于现实世界解构后的再加工。

超现实主义

毕加索为什么最后会走上超现实主义的道路?那是因为在解构后的基础上没有了进一步的可能。我们总不能做解构后的解构吧,毕竟艺术不同于物理科学,可以把事物一再细分直到不能再分。

毕加索及他的立体主义风格特点(关于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深度解析)(9)

毕加索《Lying female nude》1964

解构是手段但不是目的。解构是为了让我们的形而上更为真切地贴近事物的原来面目而非原先的自我欺骗。画布即是画布,并非画布上用透视法则虚构出来的任何事物。

超现实主义的好处是可以让毕加索在解构这个手段达成后,自身形而上的放飞与解放。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毕加索在这一阶段他的艺术的确是达到了神灵一般的境界,他在他形而上的世界里成为了上帝。

毕加索的超现实主义画作让我们认识到,美不仅来自于拷贝来自于外在,更来自于内在。当我们努力地用自身难以接触到的形而上去思考一些关于美的问题时,我们便是在做既是提问又是回答的工作,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人性也许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步得以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