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你们小组刚才表演得很生动,但对于故事后面的想象好像还不够丰富……”“好的,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下次一定注意”“你们用尺子做道具表演战士们吃西瓜特别生动,我要为你们点个赞”语文课上,刚升入六年级的农村学生,在近百位听课老师面前,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在这节语文课上的收获昨天上午,南湖区小学语文“学导课堂”多元实践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暨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会议,在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举行与会老师观摩了余新镇中心小学师生们展示的“生动课堂”后,纷纷为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点赞,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学习中小学十条标准心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学习中小学十条标准心得(南湖区这样培养小学生的)

学习中小学十条标准心得

“我觉得你们小组刚才表演得很生动,但对于故事后面的想象好像还不够丰富……”“好的,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下次一定注意!”“你们用尺子做道具表演战士们吃西瓜特别生动,我要为你们点个赞!”语文课上,刚升入六年级的农村学生,在近百位听课老师面前,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在这节语文课上的收获。昨天上午,南湖区小学语文“学导课堂”多元实践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暨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会议,在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举行。与会老师观摩了余新镇中心小学师生们展示的“生动课堂”后,纷纷为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笑声掌声相伴朗朗书声

传统的语文课,多数时候是朗朗书声,全班朗读,小组朗读,老师希望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含义的领悟。但昨天晚报记者观摩的两堂语文课,朗朗书声被各种精彩问题和问题解答后的轻松笑声所取代。杨晓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文《去年的树》:小鸟和树约定第二年相见,却在第二年回来时发现树已经被砍倒做成了火柴,小鸟在用火柴点燃的油灯边为自己的好朋友树唱了一首歌。“小鸟回来看不到树了,会怎样呢?”经过小组讨论,其中一组同学上台表演了想象中小鸟焦急的心情和各种寻访行动。“这篇童话故事的行文比较平淡,所以我们要用心才能读出忧伤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让文章不平淡呢?”小组讨论后,小手都举起来了:“可以加入一些修辞!”“用一些表达感情的词语!”“发挥想象力!”

如果说四年级的课堂上,有些问题还是老师帮助提出来的话,那么朱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彩色的翅膀》这一课,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为什么平日里勇猛威武的战士会那样小心翼翼地吃西瓜呢?”“因为这只西瓜生长在海岛上,来之不易!”“为什么栽种西瓜的故事却用了‘彩色的翅膀’这个标题?”“因为彩色的翅膀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蝴蝶的魅力翅膀,另外一层是战士们热爱祖国和海岛,有着美丽的心愿……”学生们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分小组讨论,最后给出答案。最精彩的是,朱老师问:“哪个小组想上台表演一下战士们吃西瓜的场景?”台下都是举起的小手。被选中上台的那一组,组长是女生曹依妮,她和组员们各自带着尺子走上讲台,一边复述课文,一边把尺子当西瓜,“用两个指尖捏起一小片,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台下响起了笑声和掌声。

学校和老师默默“助攻”

“在这样的语文课上,看起来学生很忙,要小组讨论、集体分享、上台演绎、当众点评……老师好像很空?”面对这样的提问,朱燕老师笑了:“我看起来很空,其实并不轻松,因为我时刻在准备接孩子们的招……”朱燕老师说,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有主见,也希望发表观点,所以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激活”他们,同时暗中关注:如果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学生们自己讲到了弄懂了,那就不必再重复;如果学生们没有讲到,那自己要去补充提醒;如果学生们的分享有错误,那就要及时去纠正。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各种思考和观点碰撞,往往会有新的思路和问题,自己必须时刻准备着接上学生们的这些招,并加以引导。杨晓平老师进行了补充:“六年级是高段了,所以老师现场‘扶’得要少,看起来会‘空’一些。我教的是四年级,中段的学生正在成长,老师‘扶’的就会多一些。”

随着“学为中心”课堂转型的持续发展,如何实现课堂学教方式的多元融合?怎样以学习支架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少教多学”?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学习力发展”也是南湖区教育部门的省级教改项目,余新镇中心小学是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学习力发展”这一项目的实验学校,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

余新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慧松说,学校以“核心问题 合作分享”为特征的“生动课堂”不再是传统课堂的点对点问答式,而是学生基于学习支架的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学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时段、单一复合等要素,为学生编制有层次的学习单,设计起关键作用的核心问题,突出学生的问题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前的预学、课中的讨论和课后的延伸拓展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