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朝生暮死已是蜉蝣的一生(朝生暮死蜉蝣)(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朝生暮死沧海一粟,感叹人生之短暂,生命之渺小。

蜉蝣和蜻蜓有些相似,属于原变态发育昆虫,幼虫从水里出来发育成为亚成虫在经过一次蜕皮发育成完整的成虫也就是上图的样子。

朝生暮死已是蜉蝣的一生(朝生暮死蜉蝣)(2)

“朝生暮死”主要是描述它的成虫形态,成虫的蜉蝣最少几个小时最多七天就会死亡。成虫的蜉蝣不吃也不喝主要的任务就是交配,可以说它们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科学家研究最早的蜉蝣可追溯到两亿年前的远古时期,蜉蝣也算是昆虫界的活化石了。

朝生暮死已是蜉蝣的一生(朝生暮死蜉蝣)(3)

不过现在很难看到蜉蝣了,蜉蝣对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恐怕也只有在乡村的某处池塘边才能看见它的身影,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旁边基本上不会出现。

朝生暮死已是蜉蝣的一生(朝生暮死蜉蝣)(4)

蜉蝣在人类的世间尺度上活得很短暂,而人类在宇宙的尺度上与蜉蝣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活一生短短几十年,是否也应当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一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