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1)

小时候妈妈巧手裁剪做新衣服的缝纫机,年少时和朋友一起上下学骑的自行车,谈恋爱结婚组建家庭时他(她)送的手表,曾经听过流行歌曲的“半头砖”录音机……这些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老物件,最近都亮相于在上海市纺织博物馆开幕的“三转一响与大上海”展览会现场。

“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流行称谓,特指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且为普通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分别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体现了当时中国轻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水平和供给水平,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老百姓所能拥有的最大财富、年轻人结婚成家的重要参考。

手表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2)

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馆长张维杰,历时30年收集了近万件“三转一响”老物件,其中很多都是在上海生产制造的。上海是中国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科技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上海的工业产品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国内外,“三转一响”的前世和今生述说着上海的故事。

11月28日,由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全国纺织博物馆联盟指导,上海纺织博物馆、三转一响博物馆、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联合主办的“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开幕。

手表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3)

本次展览采用“沉浸式”观展方式,将一楼序厅变成了上世纪的大上海,尘封的展品被“搬进家中”。让游客们瞬间“穿越”回到“三转一响”的年代,体验上世纪普通上海人家的幸福生活。

在参观的队伍中,有老人,也有小孩,不少市民甚至是全家出动。对着一幅幅图片、图表、文字和实物,有人仔细打量,有人掏出手机不停拍照,有人驻足良久陷入沉思……

展览中,展出的一块块上海牌手表,勾起了上海市民肖先生的回忆。“那个年代,梦寐以求的就是一块上海牌手表,我结婚时,花120元买了一块,那时候简直就是骄傲,恨不得24小时都要佩戴,非常珍爱。”

手表收音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4)

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到手机、电脑、车子、房子,“四大件”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再改变。对此,上海纺织博物馆馆长蒋国荣表示,通过这些老物件,人们可以走近民族工业那些渐行渐远的时代,这不仅是对历史应有的尊重,也是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