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谁写的(旧书不厌百回读)(1)

教育部公布:从幼升小到高考要全面改革!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数学命题将大幅度降低难度;提高语文考试难度;外语可以多次考;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教育部最新出台的这一系列改革制度,需要划重点的是数学、英语的难度将会降低,语文难!度!提!高!而我们都知道想要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必须通过大量的时间阅读、写作才能实现。

旧书不厌百回读谁写的(旧书不厌百回读)(2)

所以很多学校小学就开始提倡“海量阅读计划”。一学期需至少要读200本书,孩子白天在学校要正常学习,晚上回家还要完成许多作业。孩子真的有时间读那么多书吗?孩子真读了那么多书真的理解了书中的意思吗?孩子真的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旧书不厌百回读谁写的(旧书不厌百回读)(3)

小娜妈妈说:“我家小娜非常爱读书,几乎两天就读一本书,她现在已经把同学的书都借遍了。”可是当老师问小娜,读的书里的内容的时候,小娜却说不出来。小娜上五年级了,而小娜的语文阅读成绩却在一直下降。我们要知道读书在于精不在于多,一学期阅读200本书,成为家长对孩子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核。

这显然是错的,阅读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多读书自然好,但是怎么读,读什么内容才对语文学习有影响。就像小娜一样,读了很多书但是语文仍没有提升。我们要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你要是不去用心去读,即使读了百遍又能了解其中的意思吗?所以我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那么我们来看看名人是如何读书的吧?

旧书不厌百回读谁写的(旧书不厌百回读)(4)

鲁迅读书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旧书不厌百回读谁写的(旧书不厌百回读)(5)

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好书要精读才能读懂读透。所谓精读就是要反复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求多,能记住一句话,一个情节都是很不错的;读得遍数多了,慢慢地懂了,才能读透,才能感受到书中所表达的情感。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读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所以我们要知道读书,读书切不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书中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