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冰雪·霓裳

刘继祥书籍(刘继祥冰雪辞典)(1)


第九节 “鱼皮部”的服饰——赫哲族服饰

刘继祥书籍(刘继祥冰雪辞典)(2)


以兽皮为衣,是中国北方寒地大多数民族的服饰习惯,但在三江河畔,却有一个“鱼皮部落”著称的民族,这就是在历史上曾被称为“鱼皮部”, 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又名“赫真”、“黑斤”等,与鄂伦春一样都属于人口较少的"特少民族"。赫哲人多以鱼皮制作衣、裤、袍、鞋、靴等服饰,于史书中多有记载。《皇清职贡图》:“衣服多用鱼皮,而缘以色布,边缀铜铃,亦与铠甲相似。”《西伯利东偏纪要》:“足着鱼兽皮乌喇(即乌拉鞋),自膝至踝或翦色布或翦鱼皮为花,下连乌喇如靴。”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赫哲族的服饰与它的渔猎生活密切相关,而鱼皮乌拉是其中最具鲜明特征的冬季服饰之一,与位于北极的爱基斯摩人的用海豹皮做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赫哲人的鱼皮乌拉(赫哲人称温特),多用经过熟化的怀头鱼、哲罗鱼、细鳞鱼、狗鱼、鲑鱼和鳇鱼等鱼皮做鞋帮、鞋底,鞋靿则必须用狗鱼皮或鲶鱼皮。鱼皮的加工技术大概可分为剥皮、揉皮、切线等流程,工艺颇为繁复,很是需要制作者心思的精巧与手工的细致。鱼皮乌拉分身、脸、靿三部分,前端和脸抽褶缝成凌半圆形,再用较薄的鱼皮沿着乌拉上口缝上高约30厘米的靿子,然后在乌拉耳子上串上细绳或兽皮条做带。穿时先絮上乌拉草或猪鬃草,穿上狍皮袜子,然后穿上乌拉,把带扎好,轻便、暖和,又不透霜。据传,有的还用植物煮水将鱼皮染色,使皮上具有染色,并装饰上云纹、花草、蝴蝶等灵动鲜活的图案,被誉为游动的美丽赫哲鱼皮艺术。鱼皮乌拉在冰道上和雪地上都不打滑,也不会往里灌雪,是东北地区最佳防寒用鞋。正如一首赫哲族歌谣所唱:"当你穿上这鱼皮做的鞋子趟过溪流或踏雪时,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它挡住了寒气和潮湿 "。鱼皮乌拉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牛粪。关于这个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刘继祥书籍(刘继祥冰雪辞典)(3)


《赫哲风俗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到巴彦玛发家去做工。巴彦说:“小伙子,这双鱼皮靰鞡送给你穿。你要是能在两个月内穿破了,我就会给你工钱,要是穿不破,你就白干。”小伙子想,就是铁做的鞋也能让我这双大脚磨漏了,何况是双鱼皮靰鞡,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

从此,这小伙子天天干活都穿着这双鱼皮靰鞡,可是说来也怪,眼看两个月要到了,这双鱼皮靰鞡好好的,而且一点破皮的地方也没有。小伙子很犯愁。这可怎么办呢,如果穿不破,就没有了工钱,没了钱养活不了年老的爹娘,于是他就偷偷地掉泪。这时,一个叫达露莎的好心姑娘找到他,告诉他一个靰鞡个的秘密,说:“鱼皮靰鞡不怕硬,不怕磨,就怕碰牛粪。”“牛粪?”“对呀。牛粪又软又热,又湿又潮,是鱼皮靰鞡的克星。”“真的?”“试试看吧。”

第二天,小伙子就故意在牛粪上踩了几下。晚上干活回来,他低头一看,靰鞡的底上果然露出了两个大窟窿。这一下,小伙子笑了。巴彦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赫哲族的鱼皮衣和鱼皮裤也都颇具特色,为其他民族所罕有。赫哲女性多喜穿的鱼皮袍与旗袍式样十分接近,领边、衣边、袖口、前后襟等处都饰有颇具民族风格的图案,并用野花汗染成红、蓝、黑等颜色,风格淳朴浑厚、粗犷遒劲。早期的时候,在衣下边往往还缝缀海贝壳、铜铃和缨络珠琉绣穗之类的装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别致美观。鱼皮衣服用料多取自胖头、赶条、草根、鲩鱼、鲟、大马哈、鲤鱼等三江特产的鱼类鱼皮,并经熟化制成。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等特性。特别是在严寒的冬季不硬化、不会蒙上冰。

赫哲人除鱼皮服饰外,还用鱼皮盖房、造船,鱼皮文化是北纬45度以上区域内存在的特色文化,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的那乃人、乌尔其人、基立亚克人及欧洲北部的沿海居民、日本的阿依努人等也曾有过穿着鱼皮服饰的历史。但赫哲族的鱼皮服饰文化不仅更为丰富、典型,而且鱼皮服饰工艺在今天依然被流传了下来。虽然鱼皮服饰已经远离了赫哲人的生活,但作为传统民族技艺,被一些年轻的赫哲人给予了传承和创新。他们利用传统的鱼皮剪贴技术创制了现代的鱼皮技艺品及鱼皮画,使古老的鱼皮文化延伸到旅游、艺术等领域。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女青年尤雪琴,为日本民俗博物馆和我国自然博物馆等精心加工制做的五套哲罗鱼、狗鱼、鲤鱼、大马哈鱼皮衣裤,受到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好评。赫哲人的鱼皮艺术之花正在世界的文化艺术长廊中冉冉盛开。

有人说,在黑山白水的千年脉搏之间,有多少美丽的花朵,就会有多少风格趣异的民族服饰,但那些充满了神奇魅力的故事,不是数万言能说得尽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与寒冰白雪相磨砺的历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冰雪服饰风格。在冰天雪地的寒冬环境里,北方寒地的各族儿女,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坚定与执著,以其各具特色的服饰艺术风格,为世界服饰文化浓浓的勾勒一抹亮丽的色彩。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冰雪服饰风格也正在趋向全球化,一部分冰雪服饰正远离人们的生活,而走向艺术化。但有理由相信,对于世界服饰舞台来讲,这些富有各民族特色魅力的冰雪服饰文化,将作为人类的瑰宝而永远的熠熠绽放光芒。


刘继祥书籍(刘继祥冰雪辞典)(4)


(原创版权,引用、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作者简介

刘继祥,系国家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库专家,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文化旅游专家组专家,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有知青、军旅和党政机关公务员经历。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作背诵,创作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乌云深处的灯火》《心泣》《蕙兰》《水彩画》《山远人远》《女匪首》《指导员》《中队》《黄金部队》,文化旅游著作《盛于久远》《龙江之珠》《太阳岛传》《冰雪谱》等。追求“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坚信“读而有作,作而出新”就是创造就是贡献。

报告文学《一块纯金》获《解放军报》一等奖,纪实文学《黄金魂》被当作黄金部队艰苦奋斗的教育教材,长篇小说《山野人生》《守望灵魂》分获“武警文艺奖”一等奖二等奖,长篇小说《穷人》获第九届“天鹅文艺大奖”,短篇小说《杀夜》获《海燕》杂志人气奖银奖,长篇小说《心泣》被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冰雪谱》成为冰雪文化旅游工具书。

多次在“龙江讲坛”、“哈尔滨讲坛”讲座,关于真善美等方面的演讲在国家机关工委和部队获一、二等奖,策划撰稿制作的电视风光片《龙江之珠》《江雪》获全国文化旅游博览会一等奖。


刘继祥书籍(刘继祥冰雪辞典)(5)


#哈尔滨##我要上 ##人类的最终走向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