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讯,一年前,年轻相声演员李宽创办了北京第一家相声连锁剧场“宽和茶园”。4月4日就是它一周年的生日,北京文艺广播将携手宽和茶园将在在国图艺术中心举办一场“生日派对”,李金斗、李宽师徒,李伯祥、李增瑞、侯耀华、孟凡贵、付强、方清平以及花板大王赵国祝等曲艺名家同台庆贺北京文艺广播21周年庆暨宽和茶园一周岁。

李金斗经典相声50部(相声名家李金斗爱徒李宽把相声茶园开进社区)(1)

现场

大爷大妈下楼就能“看”相声

上周六,李宽和孟凡贵、王文林、徐德亮以及著名曲艺伴奏员陈凤翔、孙鸿雁等人,先一起走进了东城区永外街道管村社区活动中心,为这里的居民们提前上演了一场宽和茶园一周年庆典相声专场演出,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记者发现,观众中很多都是60岁以上甚至80多岁的老人。前排几个大爷大妈都是80多岁高龄。一位姓郭的大爷今年82岁,住在永外社区,他告诉记者,每个周六他都会来听相声,场场不落。还有一位场场必到的吴奶奶,有时让孙子孙媳妇陪着来听相声:“我今年89了,去远地方看节目是没那个体力了,幸好你们来到了我们楼下。”就住在社区楼上的沈大妈也说:“我小时候就爱看曲艺,听个曲看个相声,可现在86了,去哪儿家里也不放心,要不是楼下就有演出,这辈子是看不到这些了。”

坐在第二排的武大爷64岁,他用手指了指和老姐们儿坐在第一排的老伴,表示自己是和老伴一起来听相声的,他说:“坐在现场看这些演员表演的效果,和在电视里看就是不一样!老年人一般腿脚都不太方便,去剧场看演出坐车不方便,票价也很贵。这样多好,家门口就见到明星了。”每个周末都会和平时一起跳舞的姐妹们一起来听相声的乐大妈快人快语,称赞“永外宽和曲艺会”的节目都非常接地气,老百姓爱看。而家住东直门的张大爷就是从媒体上看到有关宽和茶园的报道,又在网上查到了演出时间,专程带着老伴来听相声的。

幕后

在师父李金斗家吃住三年

其实,像这样的演出,宽和茶园已经坚持了一年。每个周末,宽和茶园的演员们都会在永外社区演出。宽和茶园的创办者李宽今年才29岁,他出生于相声世家,父亲李金祥是相声名家唐杰忠的弟子。然而李宽起初并不喜欢相声,总觉得会被别人看不起。但他17岁时,父亲突发脑血栓,无法照顾整个家庭,相声演员李建华伸出援手在各方面上帮助,并介绍李宽拜师相声名家李金斗,因此成就了一段师徒缘。

父亲把李宽托付给李金斗后,李宽就搬到李金斗家中,开始正式拜师学艺,一住就是三年。李金斗不仅教徒弟说相声,给他们讲相声的历史、老一辈相声艺术家的故事;还把李宽带进了由李金斗创办的京城第一家小剧场相声场—周末相声俱乐部,让他参与运营和管理,学习了不少方法,积累了不少人脉。十年时间,李宽从师父身上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东西,他说:“师父十年间,没拿过一分钱演出费;他搭了多少钱,也无从考证。”

2013年,李金斗宣布退休。李宽也开始想要做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平台,于是他创办了“宽和茶园”。“我们不叫宽和相声队,不叫宽和社,也不叫宽和俱乐部,我们叫宽和茶园,就是要做一个流动平台,而不是一言堂。只要具有专业技术的演员观众喜欢,我们就欢迎,我们就鼓励。尤其观众喜欢的新人新作,我们要大胆创新,让创新的人和功底好的人碰撞,让市场检验,多出精彩的作品、优秀的演员。”三四十名中青年演员纷纷加入宽和茶园,在让李宽感到欣慰的同时又加重了身上的责任。

解读

10元票价永不涨价

创办宽和茶园,李宽首先来到了社区,找到永外社区。社区的陈卫兵主任提醒他,到社区演出是走基层,是为老百姓演出,每场演出都会很辛苦,而且你们的经济收入也要大打折扣。李宽则表示:“我们是年轻人,就愿意多奉献,多演出,愿意把演出从到喜欢,爱好相声的观众中去。”最终,陈主任被李宽的真诚打动,把管村社区活动站提供给宽和曲艺会作为平台。2014年3月29日“永外宽和曲艺会”在永外管村社区活动中心正式开张,成为宽和茶园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号。

首演当日,李国盛,方清平,何云伟,付强,李金祥等相声名家均到场助阵演出。李金斗也是一有时间就会到宽和茶园演出,为李宽助阵,分文不取。石富宽、侯耀华、孟凡贵、王文林、徐德亮、曹云金等名演员也都来过宽和茶园为这些年轻人加油。

社区提供给宽和茶园场地,虽然不豪华但很有氛围,大概可以容纳150名观众。为了回报社区的支持,大家经过认真讨论后,都同意不以此挣钱,而是要提供高质量的演出。很快,宽和茶园就向当地群众宣布,10块钱听一场相声,永远不涨价。

“在这里演出,不是为了钱,我们的节目质量不会有丝毫怠慢,我们会有一些商业活动去挣钱,但不是在这儿。我们会在这把节目打磨得更好,更贴近生活。”李宽说:“我们年轻人都是喜欢这门艺术,原来没有这么好的场地,现在珍惜永外街道办事处给我们的肥沃土壤,继承正宗曲艺,传承正宗艺术。永外是曲艺宝地,我们会坚守下去,10元票价永不涨价,为京城曲艺振兴恢复重建,发扬京派特点,让观众感到舒心。”

记者了解到,如今,李宽已在京城开办了四家宽和茶园分店,在全国地区开了十几家相声“连锁店”。李宽表示,宽和茶园还会开设更多的剧场,方便住在社区的居民,让每个人都能在家门口听相声。

快评

根扎得越深

路走得越宽

李宽人如其名,方方的脸庞,略胖的身形,说话一口京腔,年纪不大,但想的挺宽。从一个并不喜欢相声的孩子,到成为开办连锁店的掌柜,李宽的成长离不开师父李金斗的影响。

李宽说自己原来是个叛逆的孩子,对谁都有成见,甚至包括师父李金斗。他本以为师父除了说相声不会别的,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没有他不会的,没有他不明白的。他十几岁时学的那些东西不知比我们娴熟多少倍,但是他从不随便展露出来,这对我触动最大。”师父李金斗像是一面镜子,让李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这才发现自己从前的学识浅薄和心态浮躁,开始懂得要扎扎实实、按部就班地往前走。

李金斗不仅教李宽学艺,还主动为他捧哏,一年内教了李宽十几个段子,让他的表演突飞猛进、焕然一新;而且还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让他明白“做艺得先做人”。于是,师父当年能够创办京城第一家小剧场相声场——周末相声俱乐部,李宽也就会想到把相声茶园开到社区,还在全国开相声连锁店;师父能够在周末相声俱乐部分文不取,李宽也能号召大家为社区百姓演出,票价10元永远不会涨。

最重要的是,年纪轻轻的李宽,能够在师父的影响下,懂得让自己的表演艺术扎根基层,服务于百姓。当很多相声演员梦想着能够把相声从剧场说到荧屏,而他却能做到把相声从剧场说到更接地气的社区,说给更有需要的观众。

相声原本就生于长于民间,相声演员要想成为艺术家,首先也要有一颗甘当平民艺人的心,而不是做着明星的梦。都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把根扎的很深,在这条并不都是鲜花掌声的道路上,才能走得越来越宽。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