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习水县委在十三届八次全委会上,将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人才集聚、精神文明、人居环境、组织引领五大内容,赋予具有习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五面红旗村”开展创树活动,并形成(2020-2022)《关于深化创树“五面红旗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一年多来,“五面红旗村”创树活动如火如荼,如今,全县257个村(社区)通过“五面红旗村”创树,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五面红旗村是指哪五面?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五面红旗村是指哪五面(习水五面红旗)

五面红旗村是指哪五面

2020年8月,习水县委在十三届八次全委会上,将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人才集聚、精神文明、人居环境、组织引领五大内容,赋予具有习水特色的乡村振兴“五面红旗村”开展创树活动,并形成(2020-2022)《关于深化创树“五面红旗村”、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一年多来,“五面红旗村”创树活动如火如荼,如今,全县257个村(社区)通过“五面红旗村”创树,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该县县委组织部有关同志告诉记者,该县把开展“五面红旗村”创树活动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党建的统一抓手,每年年初明确全县创树目标,采取年初乡(镇、街道)申报、年终县级验收的方式推进,把创树的重心放在村级一线,将各方面全要素投向基层。针对产业发展规模不足、后备人才储备不够等突出问题,因村施策,对标细化整改措施,充分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落实“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明晰县、镇、村创树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量化三级党组织负责人抓“五面红旗村”创树的责任内容,做到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最终实现党建引领“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实现农村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

如今,“五面红旗村”创树活动在习水县开出绚丽的“花朵”。据了解,在产业上,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建“五 ”产业体系,壮大主导产业,推动生猪、肉牛、麻羊规模化发展。2021年,该县出栏生猪80万头、黔北麻羊22万只、肉牛5.9万头、家禽266万羽,订单种植有机高粱22.5万亩;在就业上,通过成立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党工委及外出务工就业服务工作站,不断强化劳动力输出服务。2021年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点对点”输送就业8008人,跟踪服务47155人次;在集体经济发展上,采用“1 N”强带弱抱团发展模式,组建镇级平台公司15个,新建集体经济项目370个,全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165万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以下的薄弱村。“经济发展红旗村”让产业由穷变富。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从去年开始,该县通过省“人博会”、高校招聘和公开招录等方式,创立黔道食品、三好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3万余户农户增收;在育才上,探索“育、选、教、训、扶、管、用”全链条培养模式,构建“135”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联系服务工作站,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培训。

据了解,目前,该县招录引进各类人才983人,回引创业型人才214人。19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2人,经县职校培养的乡村振兴后备力量118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人才集聚红旗村”创建,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土河村位于该县桑木镇北部,距习水县城16公里,辖13个村民组664户3027人。2019年,土河村172户77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00元,村集体经济累计达300万余元。土河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土河村的变迁只是习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在体系构建上,深入推进“五到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解决了过去“无人干事、无人担责、无人过问”的“三无”现象;在平台搭建上,该县257个村(社区)基本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建设,组建县、镇、村、组四级志愿服务队伍,助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整治行动;在典型选树上,开展“五家一美五好”评选,深入推进文明镇村、特色村寨等先进集体创建,凝聚榜样力量。2020年,共计开展各类宣讲9400余场次,选树先进典型人物3265人,评选先进家庭6411户。“精神文明红旗村”让乡风由“乱”变“和”。

该县回龙镇洞湾村兴隆组,居住着24户村民。3月底,记者在这个以盆栽产业为主的小山村看到,全组有18户村民在房前屋后栽植盆景,品种有火棘、荀子、金弹子、小叶杜鹃等。

回乡创业青年罗浩正在修建新房。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盆栽行业已经有14年了,目前投入的资金近百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通过盆栽技术的常年现场培训,带动了村民从事盆栽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该县已完成村庄规划及“一图一表一说明”,并立牌公示;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无白色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管护机制建立完善,群众屋里屋外物品堆放有序;在建设上,按照村庄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210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镇拓展。该县共完成人居环境整治7.37万余户,老旧房改造完成1.51万余户;在机制上,推行县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农村垃圾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落实农村保洁员2500多名,做到设施运行常态化、配套管理长效化。“人居环境红旗村”让村貌由“乱”变“美”。

该县还通过创新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锻造脱贫攻坚“主心骨”,将党组织覆盖到产业发展、“党建 村管事”试点建设和社会治理网格上,党的组织力在农村基层一线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21年,该县253个村(社区)实现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建达标100%,有25名基层一线干部得到提拔任用。“组织引领红旗村”让堡垒由“弱”变“强”。(习水县人民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