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地名】康平经济开发区村屯名字由来

康平经济开发区

康平开发区属于哪个镇(康平经济开发区村屯名字由来)(1)

康平开发区属于哪个镇(康平经济开发区村屯名字由来)(2)

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环绕康平县城,一区三园,一个经济开发区。东关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4千米处,东关镇境内203国道东侧,胜利工业区位于县城东北4千米处,康平镇境内.朝阳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北5千米处,处于小城子镇南部境内和康平镇北部境内(原苇塘马场),位于县城北24.4千米,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驻地在朝阳工业园区内。朝阳工业园区地势低平,原为盐碱地开发区,区域面积为107.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951亩,总户数为4531户,总人口为1.8万人。共有10个行政村,一个农业经济技术开发中心,32个自然屯。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期150天。该区经几年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区内已达到“七通一平”的标准,优良的投资环境,便捷的交通,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招商引资,为康平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区面积已达30平方千米。东关工业园区主要以国屯和碳纤维厂为主,是能源和工业材料区:胜利工业园区主要以工业产品加工为主;朝阳工业园区主要以塑编、针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为主。塑编产业已形成集群,将建成中国北方塑编城。全区落户近200家,目前已投入运营的企业172家,总产值已达147.9亿元。是康平县招商引资项目的聚集区,也是县财政收入的最大贡献区.开发区农业主要作物是玉米、高粱、花生。调整产业结构后,向高效农业发展。该区多在城乡结合部,棚菜生产发展迅速并形成规模,林果业以种植寒富苹果为主已收到效益,以企业为依托种植甜菊、圆葱等高效经济作物。以众旺鹅企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养殖户的发展,家畜、家禽的养殖户遍布全区,且形成了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随着一区三园的建设,运营企业的增多,园区能够安排从业人员4万人,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是康平经济发展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及招商引资聚集地。

康平开发区属于哪个镇(康平经济开发区村屯名字由来)(3)

政区沿革

康平开发区属于哪个镇(康平经济开发区村屯名字由来)(4)

康平县政府为加快康平经济发展的于2002年12月6日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2003年4月关家屯、嘎叭屯,八家子、刀兰套海4个村、7个自然屯划归开发区。2004年又将小城子镇的孟家窝堡村、乡约村,共10个自然屯划归开发区。2005年3月又将康平镇的朝阳堡村划归开发区。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为省级开发区,称“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同年8月将康平镇的马莲屯村、修李窝堡村(3个自然屯)划归开发区。2007年12月21日又将原苇塘马场8个自然屯划归开发区,命名为“康平县农业经济技术开发中心”。至此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辖10个有政村32个自然屯。

村屯名字及由来

【关家屯村】建制村,位于镇政府203国道西侧。西部为坡地,北东南为低平地。辖9个小组。原隶属于东关镇,2003年划归当时的沈阳市胜利经济开发区。清雍正八年(1780年),有关佳氏陪公主到科尔沁左翼中旗,改汉姓为关。关恩在王府为管家,后王爷赏其丰腴的牧场给关恩三个儿子。故得名为关家屯,又因本县有两个关家屯,为区别起见人们习惯地称居东者为东关家屯,后又简称为东关屯。关家屯从雍正年间关姓开荒占草至咸丰到光绪年先后有王姓、刘姓、徐姓,及沈姓、宋姓从山东和直隶一代逃荒到此垦荒,屯落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区域总面积10.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561亩,总户数850户,总人口3253人。

【嘎叭屯村】建制村,位于东关镇政府东南2.5千米处。地势东部为低洼平地,西部为缓坡岗地,辖2个自然屯。2003年4月划归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291亩,总户数450户,总人口1700人。

【嘎叭屯】自然屯,村驻地。地势东部为低洼平地,西部为缓坡岗地。该屯清乾隆年间就有蒙古人居住。嘎叭为蒙语,意为“镣铐”之意,此屯东部杂草丛生,多芦苇,属沼泽地。人畜进去陷入泥中不能自拨似带镣铐,人不能行走,又因居住地中间有沟,小溪长流,沟两侧有人居,又似木枷,故而得名为嘎叭屯。该屯后岗地有敖包遗址。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91亩,总户数330户,总人口1330人。

【两家子】自然屯,位于村东北1.5千米处,地势酉北为岗地,东南为低洼地。起初有两户人家居住而取名为两家子。首居者为唐姓、关姓皆为满族人,都是清雍正年间陪公主下嫁来的,后由黑鸦屯迁此。到了同治年又有康姓、张姓、王姓定居,光绪末年又有王姓,赵娃迁入。首居唐姓、关姓都已迁走。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00亩,总户数120户,总人口370人。

【朝阳堡村】建制村,位于县城北5千米处,地势东南为缓坡地,余为低平,辖4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3.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00亩,总户数400户,总人口1500人。

【朝阳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东南为缓坡地,余为低平地。清嘉庆年间,有王姓、董姓、叶姓三户人家由朝阳地区迁到此地定居,因不忘故土,把原地名置入新居地,故起名为朝阳堡。民国初年为三区所辖。1949年属城关区,1964年归属胜利公社,2003年归康平镇所辖,2005年3月划归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204亩,总户数152户,总人口500人。

【大横道子】自然屯,位于村西北3千米处,地势低洼,多为盐碱地清嘉庆年间就有人定居于此,取名为兴隆地,寓意兴旺发达。但事与愿违,几十年来人们看不到兴盛,反而灾祸不断,特别是风灾肆虐,每年都有从西北方向一股黑咕隆咚接地连天的龙卷风袭来,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咸丰年间,村里一位老者请来道士降妖趋邪,道土做法指点当地村民设两条横道子方能拦住妖魔。随改兴隆地为大横道子。道子道家用语,有趋灾避邪之意。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08亩,总户数120户,总人口450人。

【兰家店】自然屯,位于村南1.5千米处,地势低平,多为盐碱地清乾隆年间有胡姓从海城到此首居,后嘉庆年间有一户姓兰的人曾在这通往王府的交通要道旁开设车旅店,生意甚火,故取村名为兰家店。区域面积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80亩,总户数67户,总人口272人。

【大傅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东1千米处,地势低洼。清光绪年间,有傅姓兄弟俩从关内逃荒至此,兄弟二人相距500米定居,兄为大,故为大傅家窝堡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I8亩,总户数61户,总人口268人。

【八家子村】建制村,位于县城东北4千米处,地势西部为岗地,东部低平,南为缓坡地,北为低平地,辖2个自然屯。203国道从村中穿过。民国时期归第三区所辖,1949年划归城关区称八家子村,1964年划归胜利公社,2003年划归沈阳市胜利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000亩,总户数400户,总人口1174人。

【八家子】自然屯,地势西部为岗地,东部地势低平。八家子河从村东境向南流过。清道光年间就有赵姓、范姓等8户人家从山东逃荒到此定居,称之为八家子。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300亩,总户数217户,总人口657人。

【赵家窝堡】自然屯,与八家子自然屯以203国道南北为界。清道光末年,有赵姓从关内到此地垦荒定居,因首居此地得名赵家窝堡。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00亩,总户数183户,总人口517人。

【马莲屯村】建制村,位于县城西北5.5千米处,南临卧龙湖,北部略高为沙地和盐碱地。辖2个居民小组。清嘉庆初年,有秦姓、薛姓、王姓、张姓4户首居此地,由于土地瘠薄,均为沙地和碱地,春天可扫碱卖钱,夏季捕鱼捞虾。耕地打粮少,地里不长草,生命力极强的马莲随处可见。故此人们称这里为马莲屯。该村民时隶属于第二区,解放初为四区,1959年属三台子养殖场,1961年属康平镇,1964年划归胜利公社,2003年属康平镇,2006年8月划归辽宁康平经开发区。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00亩,总户数198户,总人口640人。

【修李窝堡村】建制村,位于县城北2千米处。地势平缓,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辖2个自然屯。民国时隶属于三区,解放初隶属于城关区,1964年划归胜利公社,2003年属康平镇,2006年划归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1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600亩,总户数760户,总人口2490人。

【修李窝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平缓。清光绪初年有修姓和李姓从山东逃荒到此定居,修家定居在西头,称修家堡,李家定居在东头,称李家堡,两家相隔1千米为邻。后随着逃荒者来此定居逐渐增多,两堡渐渐连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屯,故取两堡姓氏为修李窝堡。区域面积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00亩,总户数490户,总人口为1504人。

【傅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东1.5千米处,地势低平。清光绪年间,有傅姓兄弟俩从关内逃荒到此定居,因其姓氏而得名,兄弟俩各占地,相距500米,弟为小称之为小傅家窝堡,后简称傅家窝堡。区域面积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300亩,总户数为270户,总人口986人

【刀兰套海村】建制村,位于康平县城北2.5千米处。地势低平,辖2个自然屯。该村民国时隶属于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初为城关区,1956年属康平镇,1964年属胜利公社2003年属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8,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000亩,总户数807户,人口2900人。

【刀兰套海】自然屯,村驻地。其名为蒙语,译成汉语为“七个水湾子”,“刀兰”是“七”的意思,“套海”是“湾子”,是因地貌特征命名的区域面积6.2平方千米,耕面积地6500亩,总户数557户,总人口2288人。

【敖海窝堡】自然屯,位于村北1千米处。地势較高,有望海楼之称。该屯名为蒙语,“敖海”是狗。狗为蒙族人宠物,窝棚门口常拴狗,故得名敖海窝堡。区域面积2,5千米,耕地面积2500亩,总户数为250户,总人口612人。

【孟家窝堡村】建制村,原隶属小城子镇,2004年归属沈阳市胜利经济开发区,位于小城子镇东南13千米处,地势低平,辖4个自然屯区域面积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00亩,总户数320户,总人口1100人。

【张家窝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低平。清道光十一年有张姓从关内逃荒到此地开荒占草,后多有逃荒者到此定居,形成屯落。人们以首居者姓氏为屯名张家窝堡。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00亩,总户数100户,总人口450人。

【孟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北部1千米处,嘉庆年间有孟姓从山东逃荒到此垦荒首居,后又有苗姓、王姓、刘姓、张姓逃荒到此,渐成屯落,称孟家窝堡。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亩,总户数120户,总人口303人。

【裴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西1.5千米处。道光十五年有裴姓从关内到此开荒占草,后逃荒者到此定居渐多,形成屯落,得名为裴家窝堡。区域面积1.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00亩,总户数48户,总人口168人

【姜家店】自然屯,位于村西1千米处。地势低洼。清咸丰年间有姜姓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经营多年在这通往郑家屯的道旁开了一家车旅店,从彰武到郑家屯经商者都到此停歇,生意甚火,因此得屯名姜家店。区域面积1.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00亩,总户数52户,总人口179人。

【乡约窝堡村】建制村,位于小城子镇东南15千米处。地势低洼,多为盐碱地。辖5个自然屯。区域面积1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500亩,总户数350户,总人口1200人。

【东乡约窝堡】自然屯,村驻地。清道光年间(1840年),张孝文、张孝武兄弟从山东寿光县张家庄迷荒到东北,兄落脚在郝官屯,而张孝文落脚现在的乡约,开始了垦荒的农耕生活。后有赵姓也从寿光县皮各庄来此,屯落不断扩大。当时的建制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乡,乡设乡约,管一千户左右居民。因张姓首居且德高望众,成为了此地的乡约,从而得屯名乡约窝堡,又因居地位于乡约之东,故而称东乡约窝堡。区域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00亩,总户数105户,总人口250人。

【西乡约窝堡】自然屯,位于村西。该屯因位于乡约村之西而名为西乡约窝堡。西乡约的首居户是郝姓,道光末年郝姓从山东寿光县皮各庄迁此,找到老“乡约”,给一块地落户乡约村西,搭建窝堡开始了创业的生活。后逃荒者逐渐增多,屯落扩大。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0亩,总户数62户,总人口150人。

【前铁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东北2千米处,地势低平。清嘉庆年间,有铁姓哥俩从直隶一带逃荒到此地垦荒,南北相距3千米定居搭建窝棚。因居住地在前面定名为前铁家窝堡。后来铁家人迁走,村名沿用至今。区域面积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00亩,总户数65户,总人口227人。

【李家街】自然屯,位于村北1千米处。在道光年间,有李姓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渐成屯落,称为李家街。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00亩,总户数55户,总人口130人。

【小横道子】自然屯,位于乡约窝堡村西南1.5千米处。同治年间就有人居住,其屯名来源于大横道子,大横道子每年都有风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伤害和损失。该屯有老者请道士做法,道士指使当地村民设两条横道拦住妖魔,即大横道子和小横道子,故得名为小横道子。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00亩,总户数60户,总人口125人。

【杨大保窝堡】自然屯,位于村北1.5千米处。清光绪初年,有杨姓叫杨大保的人从关内逃荒到此定居,后人口逐渐增多形成屯落,后人们以人名定名为杨大保窝堡。区城面积2,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00亩,总户数55户,总人口130人

【康平县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康平具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又名苇塘经济开发区,隶属于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位于区北19千米处,地势低平,原为沼泽地,经长期淤积,现已开垦为良田。东部为小沙坨子。1958年10月康平县农业局建立苇塘马场,其名为“康平县畜牧场”饲养军马,军马由省市调拨,引进苏联优良马种,隶属于康平县农业局,1961年将8个屯的居民并入马场。1970年为康平县苇塘畜牧场,场址迁入宫家窝堡。“文革”后期属康平县农业局,1976年属县畜牧局。1980年称康平县国营种畜场,1984年苇塘大队改称苇塘村民委员会,1990年属县畜牧局。1996年8月属康平县计划经济委员会。1997年8月场村合并,以场代村辖8个自然屯。2007年12月21日划归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驻地宫家窝堡村。区城面积2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5万亩,总户数为340户,总人口为1298人。

【宫家窝堡村】建制村,村驻地,开发区所在地。位于康平县城北24.4千米处。地势低洼,辖8个自然屯。区域面积2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53亩,总户数340户,总人口1298人。

【宫家窝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低平。清光绪初年有宫姓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进行垦荒的同时,放养牲畜,后形成屯落,故得名为宫家窝堡。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0亩,总户数为28户,总人口为105人。

【前苇塘】自然屯,位于村北0.5千米处,地势低平,这里原为低洼沼泽地,野草丛生,多芦苇,故称之为苇塘。因居住在苇塘前,因方位称前苇塘。现苇塘被流沙淤平,被开垦为耕地。区域面积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700亩,总户数为75户,总人口为310人。

【刘凤鸣窝堡】自然屯,位于开发区西2千米处。清光绪年间,有刘风鸣率家人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后人们以其人名命名为屯名。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00亩,总户数为38户,总人口为140人。

【齐连发窝堡】自然屯,位于区东2千米处。光绪五年,有齐姓名连发的人携家逃荒到此首居,开荒占草,经营多年,日子过得很富裕,后得名为齐连发窝堡。区域面积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00亩,总户数为45户,总人口为180人。

【杨家店】自然屯,位于区东1千米处。清道光年间,杨富贵从山东济南府逃荒到此首居,经多年的打拼,在这通往王府的道旁开了一个旅店,故而人们称之为杨家店。后又有张、王、黄姓到此,屯落不断扩大。区城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亩,总户数为28户,总人口为80人。

【东田家窝堡】自然屯,位于开发区东3千米处。清光绪末年有田姓兄弟俩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兄住东,弟住西,兄住东边的窝堡被称为东田家窝堡。区域面积1.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00亩,总户数42户,总人口150人。

【西田家窝堡】自然屯,位于开发区东2千米处。清光绪末年,有田姓兄弟俩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兄住东,弟住西,弟住西称为西田家窝堡区域面积1.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0亩,总户数为35户,总人口125人。

【四家子】自然屯,位于开发区西北1.5千米处。清光绪初年,有裴姓哥4个从关内逃荒到此首居,以农耕为主,各建一房,共4家,人称裴四家子,久而久之简称为四家子。区域面积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00亩,总户数35户,总人口12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