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的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1)

一件件离奇的尘封往事,

一条条悬疑的历史谜团,

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剥丝抽茧,展现真像。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附属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三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

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掉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作、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练,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但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是不是真的用卧薪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发勉励自己的呢?

真实历史的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2)

首先从历史典籍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年代较早,并且其中记载的史实也叫可信,因而较具有参考的价值。但两本史籍中,无论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平事迹时,都根本没有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另外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说:无计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申交思至歹于,做坐卧即阳胆,饮食异常胆也。其中没有写到越王勾践握心之事。东汉时期,袁康无平坐月写书,昼夜作五月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关于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历史,但他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们的荒诞想象。阅卷书中卧薪尝胆都未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解说,越王勾践旋胆在户外,初入品尝不觉于口,而根本没有卧薪之事。由此看来,在西汉的史书中,最早出现了越王偿胆一事,而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还没有出现卧薪之事。有人考证,在北宋苏轼所写的你孙权答曹操书中,卧薪尝胆首次被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但苏轼起草这封信时带有很强的游戏性,信中的内容与勾践无关,而是设想孙权在三国平分天下时。曾坐心长叹。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经谈到卧薪尝胆的事情,但说的却是吴王。明朝张普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吴王即位,卧薪尝胆。以后,左传和易史两书中都说是吴王夫差卧薪尝胆。但与此同时,南宋的甄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查,黄震在古今纪要和皇室日超两书中又说是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然而到北宋的苏轼提出了卧薪尝胆意思后,这事儿究竟是夫差还是勾践所作,从南宋直到明朝都没有结论。

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次大加渲染。清初的吴承泉在岗建之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司我心常淡。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也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直到现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却需要考证。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中就有越王勾践卧薪之事的记载。该文说,越王勾践当时苦申交思,夜以继日,用了攻之以目,握了。意思就是说了这种苦菜聚集得非常多。勾践准备了许多苦菜,用来磨练意志。公之以了,也可以说是公知以了心。这样,上述吴越春秋宗的话的语义就十分明显。那时,勾践日夜操劳,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觉及暮卧,但他用苦菜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忍耐克服,避免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