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假如你们也没有什么对付日本人的‘蒙汗药'、‘定身法',又没有和日本人订立默契,那就让我们正式告诉你们吧: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质问国民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出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汉代刘向所著《说苑.正谏》。春秋时,吴王准备进攻楚囯。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阻止就叫他死!”这时有一个年轻的侍从官想劝阻吴王,但又有些不敢。于是他就带着弹弓和弹丸,连续三天在后园游玩,露水把他的衣服都沾湿了。吴王看见了,感到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都弄得这样湿呡?”那位侍从官回答说:“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引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后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浅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是由上述故事演化而来。毛主席在《质问国民党》一文中引用这一成语,充分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不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专进攻解放区的反共反人民的后果和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