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可谓是万众瞩目,全国几亿学生同一时间收看,没想到央视却因为开场的十来分钟广告丢了个大脸,今早已是声讨声一片。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1)

感兴趣的可以看HandyKid先前发布的文章:开学第一课,央视节目组对于孩子的科学教育,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节目中玩的很嗨的非牛顿流体。其实非牛顿流体已经算是国外科学教育中一个非常常见的DIY科学小实验了。材料简单,操作简易,玩法有趣。

一、前期准备

准备材料:玉米淀粉,水,食用色素,碗,勺子

基本比例为,2份玉米淀粉:1份水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2)

二、步骤参考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3)

现在可以玩起来啦!

基础玩法

玩法1:试试看它什么时候最坚固(提示:敲它拍它),什么时候最稀软(提示:手掌张开慢慢沉入其中)。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4)

玩法2:沉入一个小恐龙,看看怎么解救它们。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5)

玩法3:在盆中装入10倍分量的材料,试试站上去的感觉。

实验结束后打扫现场时,请将混合物倒入垃圾袋、扔入垃圾箱中。千万不要直接倒入下水道,哪怕你冲大量的水,也有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

拓展玩法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6)

科学原理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7)

大部分的流体是牛顿流体,它们会一直保持着相同的黏度(或者说是流速)。打个比方,你在游泳池中站立或者在水中游泳时,感受到的水的阻力不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对非牛顿流体施加压力时,它的黏度会增加。用力快速敲击混合物时,它的表面张力变大,瞬间将力分数到四周,所以我们会觉得敲不动。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8)

如果将手张开浸入混合物中时,缓慢移动,使玉米淀粉颗粒有时间移开,手指就像进入水中一样能轻松滑入非牛顿流体中。

创造力启发

发散性思维要求我们发现问题的各种不同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发散性问题从来没有绝对性的正确答案。爸爸妈妈在带娃做实验中,多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锻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力吧!

科普非牛顿流体(开学第一课里的非牛顿流体)(9)

在实验前后和宝贝交流时,可以参考如下问题:

  1. 固体和液体有什么区别?(液体是流动性的,它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而固体是刚性的,它有自己的形状)
  2. 非牛顿流体是固体还是液体?
  3. 当挤压它时会发生什么?
  4. 如果有石块、人偶掉进去了会怎样?
  5. 它会永远这样吗?如果放置一夜会发什么变化吗?
  6. 其他还有什么东西是类似的?(番茄酱、蜂蜜、流沙、牙膏、洗发水、油漆等等)
  7. 非牛顿流体有什么用?你觉得它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8. 如果陷入一个大池中,全是这样的非牛顿流体,应该怎样自救?(向边缘缓缓移动,动作越慢,它的阻力会越小)
关于我,@HandyKid

HandyKid专注儿童艺术科技启蒙,介绍孩子喜欢的趣味科学小实验、科技DIY项目等,平时也会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和纪录片。

关注@HandyKid,让教育更精致,让陪伴更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