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唱并和之

也就是近两三年吧,在翻阅某篇文章时,文章中常疏忽间跳出一个短语来:“诗和远方”,每当这时,我总会眼前一亮。当然,出现“该短语”的这些文章,不仅只是一位作者,显然是不同的作者在不同语境下,同样运用到这一短句的。而且,文中,也自不会真的就看到一首诗,或一两句诗句。

后来,看到音乐人高晓松一文,称该短句是他母亲第一次提及。或许真是。不管确否,这句短语,很让人喜欢。我们常在不同的文中读到,便是例证。只少,我喜欢,莫名地喜欢。

之所以大家喜欢,我也喜欢,一定有他的道理。道理在哪儿呢?我想,诗,文字浓缩,语音精炼,吟诵起来,颇有韵律感。最重要的是诗具备悠远的意境。短短数语,总会容纳无尽的意境。且这意境,只可神会。诗,当然,也一定包括词,或婉约,或豪放。都无不会引发吟唱者无限的激情,给吟唱者带来身心的愉悦。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引用“诗和远方”这句短语,绝对不是真的谈诗,他一定是谈生活,讲生活所具有的诗意。

同理,远方,显然是个名词,是指距离。然而,出现在这里,又不可能真的涉及距离。他是指在“远方”字眼中所蕴含着的前程。当然,一定是光明的前程。意味着生活,大有前程,或者说大有奔头。幸福就在远方,向着我们招手。显然,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

还有一个词,叫做“唱和”。“唱和”这个词,或许诗家们用的多一些。专指那些诗人们,雅兴到来,赋诗并与友人和之。对诗的要求也是有的,那便是要依首唱诗的原韵。然而,汉语就是如此的神奇,某个词,一定不仅仅是该词的本意,而往往自其本意,又延伸出比喻意、引申义等。就是某词本身,所具有的含义,也总会相对其本意又增加了不少延伸出来的含义。比如,唱和,这个词的含义中,就一定有“呼应”的含义。即一方发出声音,便有人起而呼应。

我本人对“诗和远方”、“唱和”二词的妙处,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我们一十六位半个多世纪前离校的老同学们,虽身处异地,竟然凭借微信,有了联系。当然,也便有了一来二去的交流。却无意间出现了“诗”,以及诗的“唱和”。我们叫她“诗话”。以下,不妨再截取一段。

话题是由我发起的。我因有一事,颇为不顺。其实,那所谓的事,就是拟在某媒体发文被拒。于是,不免在群里,向老同学们诉说。之后,便有如下对话:

诗和远方今晚的嘉宾(诗和远方唱并和之)(1)

(邵占国)

行云流水一佳文,

形式内容两完美。

只惜路上稍有坎,

无碍作者阔壮心。

(李文彬)

确有万言满胸襟,

欲寻良朋做知音。

唯惜只是一厢愿,

多谢占国解我心!

(邵占国)

几位祝福天天有,

阵阵暖流涌心头。

不枉同窗近六載,

常乐念友寡烦愁。

(李文彬)

途中自常遇艰辛,

痛到极点会呻吟。

此刻如有友近前,

那才最可称至亲!

(邵占国)

有难群中为港湾,

自有学友相慰劝。

班里通达多欢乐,

海天暢聊解忧烦。

(李文彬)

同学情谊最挚真,

如遇心事可倾心。

咱群同窗一十六,

在俺心中皆知音!

(邵占国)

仲江自有桃花酒,

志强苦累加香油,

四凰玉言诱人乐,

群中诸友无烦愁。

(李文彬)

温馨港湾好栖身,

酷暑偏有大树荫。

豁然开朗俺心胸,

举目同学自欢欣!

(李文彬)

同学情深似姐弟,

日日年年常挂记。

心底万千肺腑语,

爱在微信群里叙。

(邵占国)

欢欣来自众学友,

魏庄苦累桃花酒,

有朝一日当面叙,

沙湾尚有面红薯。

(李文彬)

丰盛佳肴何处有,

面薯苦累桃花酒。

喜盼同学团团坐,

纵有百年也坚守。

(邵占国)

志强、克忙:你们那儿街门封住了吗?俺这儿都用铁絲给拧住了。

(李文彬)

谈起疫情自心沉,

而今铁丝拧街门。

暂且委屈诸同窗,

总有一日送瘟神!

(邵占国)

遥聚微信有此功,

千里如面似神灵,

居家无碍聊天暢

同学一片谈笑声。

(李文彬)

同学一片谈笑声,

恰如寒冬来春风。

心愿送给诸同学,

皆做南山不老松!

(岳志强)

病毒张着血盆口,

虎视眈眈往里瞅。

一见门上拧铁絲,

回头就去找新主。

(李文彬)

疫情复出果袭暗,

志强所言正所盼。

而今万众皆齐心,

终有一日驱新冠!

(祝兰敏)

新冠有始就有终,

岂容長期在存生?

国家政府作后盾,

全民配合战疫情。

待到冰雪消融时,

繁花似锦来相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