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晓婷 记者 熊曙光)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们不免会觉得枯燥、有隔膜,因为那些语句不仅背诵起来十分拗口,而且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和感情都令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在近日沧浪街道桂花社区举办的“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分享会中,近30名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穿越”到唐代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对话,演绎他的经典名作 ,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生话剧搞笑课堂剧本?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生话剧搞笑课堂剧本(小学生自导自演情景剧)

小学生话剧搞笑课堂剧本

名城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晓婷 记者 熊曙光)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们不免会觉得枯燥、有隔膜,因为那些语句不仅背诵起来十分拗口,而且诗人创作时的背景和感情都令学生感到难以理解。而在近日沧浪街道桂花社区举办的“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分享会中,近30名小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穿越”到唐代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对话,演绎他的经典名作。

近30名小学生来自平直实验小学、新苏师范附小、沧浪实验小学三所学校,平直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王飞选取了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来作为这次读书分享会的交流内容。诗歌前两句以记言的方式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此诗化复杂为单纯,变质实为空灵。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王老师把孩子们分成小组,3到4个孩子为一组,首先学生们分组讨论,每组设计剧情编写台词,表演一个情景剧来表现诗中的情境。孩子们开动脑筋,一人扮演诗人王维,另一人扮演王维遇到的那位老乡。有的表现王维在路上偶遇老乡,问及家乡亲人的情况,两人相谈甚欢,临走时王维将自己画的梅花图送给了老乡,请他带回家乡转交到自己亲人手中。有的表现王维和老乡在酒馆里喝酒谈天,王维多年未回老家,详细地问起家乡的粮食收成怎么样、缴纳的朝廷赋税是否沉重,大有忧国忧民之感,惹得在场的家长忍俊不禁。新苏师范附小五年级女生陈信如说,古诗生硬难懂,平时听老师在课堂上讲都不好理解,全靠死记硬背,现在通过自己编剧情写台词,和同学们一起表演古诗文,让自己更加理解作者写诗时的背景和心情,明白了诗中王维借问梅花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情景剧扮演结束后,王飞老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许多孩子在情景剧里扮演王维,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的人事物。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然而王维在诗中只问了家乡寒梅是否开花一事,为什么这么简单?经过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引导,孩子们得出结论:王维写诗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王老师又解释说,“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爱妻。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王老师又带孩子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所理解的这首诗描写的情境。孩子们细细琢磨,画出自己印象中的古人形象,也有的画中没有其他任何人事物,只有一扇小窗,窗外梅花绽放枝头,令人回味无穷,与诗中意境颇为符合;有的画中酒馆里两人举杯对饮;有的画两人在凉亭中叙旧。以画悟诗、读诗成画、画诗激趣,“画诗”使得读和画结合,用图画表达与诗相同的意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古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

组织这次活动的沧浪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新苏师范附小办公室主任潘晓云介绍说,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人的习惯,尤其是古人的语言,对于今人来说都变化极大。而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理解古诗词就更显困难。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让古诗词与情景演绎、图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合乎逻辑的有效组合。这次“我与经典有约”采用了全新的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一是创设有效情境,设置合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设置有效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强化代入感;三是充分叫醒感官,让诗词美、图画美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在表演情景剧和画诗的时候,仿佛进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更加感同身受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意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责编:马克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