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一般吃几天见效(我们的祖先如何克服乳糖不耐受)(1)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赵婷婷

“我乳糖不耐受,但这不能阻挡我对冰淇淋和奶昔的爱。”这是众多奶制品爱好者的心声。人类消化乳制品中的糖分需要“乳糖酶”的帮助,否则就会因乳糖不耐受而肠胃不适。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考古发现表明,人类忍受着种种不适,硬着头皮喝了几千年的奶。

美国《纽约时报》称,人类的婴儿主要依靠母乳生存,婴儿体内的乳糖酶活性很高,但断奶后,他们的身体便不再产生乳糖酶。人类在成年后继续产生乳糖酶属于基因突变,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携带这一基因。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长期饲养动物和喝奶的人获得了更多热量和蛋白质,身体因而实现了乳糖耐受,并将这种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考古发现证明,这一传统解释并不成立。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地理化学家理查德·埃弗舍德博士告诉《纽约时报》,他和同事们在分析了古代人类的DNA和陶罐上残留的牛奶脂肪痕迹后发现,数千年来,古人一直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下“忍痛”饮用牛奶等,哪怕要承受腹部胀气和痉挛的痛苦。

埃弗舍德和同事们认为,人类的祖先面临流行病和饥荒的威胁时,乳糖酶变得至关重要,人体逐渐实现了乳糖耐受。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是100多位科学家合作的结果。研究利用数据库创建了过去9000年的“牛奶消费地图”。研究人员发现,在欧亚大陆西侧,最早饮用牛奶的证据来自土耳其。根据对1786具古代骨骼的DNA检测,最古老的乳糖酶基因突变可以追溯到约6600年前,但直到4000年前都还很罕见。

换句话说,在这2600年里,人类在成年后几乎不能得到乳糖酶的帮助,但仍然饮用牛奶。毕竟,相较于饥荒的威胁,喝牛奶导致的不适是次要的。《纽约时报》称,古人们可能通过将牛奶制成奶酪或黄油,减轻乳糖带来的痛苦。

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能够忍受牛奶的人才能生存。”埃弗舍德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