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激光武器用于实战的,根据公开资料,有我国的寂静狩猎者和沉默猎手。去年二月份保利公司在第十三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将寂静狩猎者做了静态展示。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1)

这款可以装载在重型卡车上的激光武器可以有效击落无人机,并且已经遂行了实战任务——担任了2016年杭州G20峰会的净空任务。

"寂静狩猎者"的激光器标准输出功率为30千瓦,最大射程高达4000米。该激光器主要用途是拦截低空无人机,其激光器威力据称可在800米距离击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或是在1000米距离可击穿5毫米厚钢板。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2)

今年保利公司在中亚的一次武器展上又展出了名为沉默猎手的激光枪,这把枪可用激光束瞄准在约300米高空飞行的无人机,并瞬间将其击落。

显然在委内瑞拉总统杜马罗惊险躲过一次无人机暗杀后,这两款用于实战的激光武器会广受安保专家的欢迎。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3)

而以色列则在今年6月举行的巴黎航展上公开了其"无人机穹顶"系统,该系统可覆盖几英里的范围,主要也是用于净空。

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有限公司航空司负责人、梅厄·本·沙亚准将说:"无人机和无人机群造成的威胁是我们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拉斐尔公司开发的激光系统,可以应对这种威胁。"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4)

和战火中成长的以色列人和实实在在的中国人不同,异想天开的美国人在激光武器应用上独辟蹊径,他们想使用激光给上图这个被称为"机器蝙蝠"的无人机充电,以使其可不间断飞行,完成相关任务。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5)

早在2012年7月,美国洛马公司"臭鼬工厂"就与激光动力公司共同研发了一种利用光纤供电系统,发射自由电子激光波束系统进行远距离激光能量传输的新技术。

资料显示,该系统已经在风洞内为"潜行者"手掷式单兵无人机进行了充能测试。测试大获成功,成功将该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增加到48小时以上,续航能力扩展了24倍。一个月后,洛马公司称,他们已经完成了激光充能型"潜伏者"无人机的一系列户外飞行测试,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6)

目前,该系统唯一的不足在于激光充能系统的体积较为庞大,需要装在一辆房车中。洛马公司宣称他们的目标是将充能系统缩小到只有"2个行李箱"大小,以便特战队员携带。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先前提到的"机器蝙蝠"无人机的激光充电:如果传统作战无人机激光充电需要特战队员至少要携带"两个行李箱",那么激光给无人机充电的实战性能需要存疑,特战队员身上每100克负荷都要精打细算,弄俩行李箱要他们带着给无人机充电,恐怕不是很现实。

德国仿生机器人蝙蝠(加州理工的娃造了个会飞的机器蝙蝠)(7)

于是美国人想起了无人机小型化,他们称之为"集群使能攻击战术"(OFFSET),该项目为可使"人与蜂群合作"的新系统寻找设计理念。

这一订单没有落在一贯傻大黑粗的洛马手里而是给了雷神公司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项目旨在实体和虚拟环境中部署这一技术,最终他们希望建立由超过250架无人机组成的蜂群。

至于加州理工的孩子们为参加美国五角大楼发起的"以蝙蝠和昆虫为灵感,设计激光动力无人机竞赛"而制造出的这个机器蝙蝠无人机,会不会能最终投入实战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美国人的小型无人机蜂群未来可以在空中无限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