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炜巢湖,地处安徽中部,南北镶接江淮两条重要大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当今经济版图中可能无足轻重,但在历史文化研究对象中颇有一席之地,从银山智人到和县猿人,从放王岗到散兵镇,从草船借箭到柘皋大捷,从洗耳恭听到程门立雪,这背后精彩的故事都发生在巢湖周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巢湖方言土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巢湖方言土话(安徽巢湖方言杂谈)

巢湖方言土话

作者:范炜

巢湖,地处安徽中部,南北镶接江淮两条重要大河,怀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在当今经济版图中可能无足轻重,但在历史文化研究对象中颇有一席之地,从银山智人到和县猿人,从放王岗到散兵镇,从草船借箭到柘皋大捷,从洗耳恭听到程门立雪,这背后精彩的故事都发生在巢湖周边。

那么巢湖的方言属于什么类别?

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大话方言》一书,中国的方言分为七种,分别是吴、湘、赣、客、粤、闽和北方方言。前面六种都属于南方方言,北方方言覆盖范围极大,又分为华北、西北、西南、江淮四大流派。从中可以看出,北方方言的四个流派,前三个都类似于名门正派,最后一个相对地域狭小,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倔强生存的小山头小门派,实际上我倒觉得这正是北方方言侵占南方方言属地的最后据点,北方方言到了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巢湖的各位同学,现在知道了,你们所说的话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语系,也叫江淮官话。巢湖属于吴头楚尾,在文化上语言上更加靠近南京、芜湖,所以外地人老是认为巢湖话和南京话很相像,由于明朝一开始建都南京,南京话是官方语言,所以不要认为巢湖话土,在当年操着巢湖话在外谋生,别人是要刮目相看的。比如《红楼梦》里面有的对话就是南京官话,如“照家”(意为回家),巢湖人一听就明白,外地人则一头雾水。

巢湖方言在语调上最主要的特点是有入声,现今的普通话已经没有这一音调。入声其实是受南方方言的影响。所谓入声,就是发音短促平直,如“吃饭”念成“七饭”,这儿的“七”要念得非常短促,北方人听了感觉很奇怪,其实这是一种中古音调。有学者研究过,除了语调语腔之外,巢湖方言的词汇语法和普通话其实差别不是太大。

当然,方言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们的个性词汇,而最能表现个性的就是骂人话,如上海话中的“小赤佬”“猪头三”“十三点”北京话中的“你丫”“你大爷的”“傻B”,都已经流传全国。相比巢湖的骂人话,虽然也很生动,但是就比较小众了,只能在本土使用。

如“夹石”,比喻某人冥顽不化、缠杂不清,不讲理。可能来源于巢湖多石灰石,烧石灰是当地自古以来的手工业(至今巢湖仍然是建材之乡),有的石头烧不化,夹在一堆灰中间,卖家买家都很头疼,久而久之,“夹石货”这一地方经典骂人话就应运而生了;如“墨国”,比喻某人讲话办事不懂礼数,直来直去、没轻没重,这一用语可能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墨家”,墨家的门徒往往耿直认死理,百折不挠;再比如“堂炮子”,堂是同音字,因为现代汉语没这个字,意思是用身体挡,炮子好理解,就是炮弹,让你用身体挡住发射的炮弹,可见骂你的人有多恨你,当然这一经典骂人话肯定是某个聪明的巢湖人在民国时候发明的,之前是没有炮弹的。

巢湖方言中有些很传神的字眼,在现代汉语中找不到对应字,也不清楚出处,如“顶龙”,形容一个人聪明能干(是不是耍龙灯的时候舞得漂亮引申而来);如“韶道”,形容一个人轻佻,爱在众人前表现;如“咱”,形容好看漂亮;“五马扬戏”,形容语言行为没正经。

类似这样的字眼其实在巢湖方言中很多,这些语言在生活中都很传神生动,说的人听的人都很会心知意,但只能停留在口头上,没法落实在字面上,所以学者马未都分析过,中国有名的作家,出现概率最高的地方是陕西湖南四川,这些地方的方言被作家信手拈来就能用,而且大家看得懂,又很生动,他们靠方言输入了营养,而且又能传神便捷地输出,所以作品好看。

巢湖作家就不行了,比如你这样写:“你个不顶龙的,看看和你玩的人,有夹石歹怪的,有策干坏的,有乌精怪拽的,有僵头怪脑的,没一个好东西,你以后哭都没眼水”。这里面有大量传神的信息,但是读者不懂,编辑也不会用,等你转换成普通话,韵味也已经没有了。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