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可以长大的一本书(虽然读过的书忘了许多)(1)

读书这个命题开得有点大。

近两年自媒体的掘起,无数人在开始写作,而阅读就是最好的输入。

读书本身是一件好事情。

读书怎么会不好呢。

它填补了一个来自落后山村小女孩的内心,它充盈了一个内向者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它也见证了一颗软弱过渡到坚强的心脏。

1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区图书馆办了第一张借书证。最喜欢的是张之路,管家琪,还有葛冰。前面两个是正儿八经的儿童文学作家,葛冰却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还喜欢一套叫“黑猫”的恐怖小说,大宇神秘惊奇系列,也看过一些外国少儿文学,《柳林风声》,《长腿叔叔》,《绿野仙踪》……

甚至我还看了很多名人传记,第一本看的名人传是《拿破仑》,我发誓我以前真的不认识这位著名历史人物……一个小破孩知道屁个历史啊。然后我还了《南丁格尔》我猜很多人到现在这个年纪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谁……为了纪念她每年的5.12都被设立成了一个纪念日。

过了十几年之后,我居然对这些书还那么印象深刻,人的记忆真是神奇。

2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这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大一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像比赛一样埋头看古龙的武侠小说,它占据了图书馆陈列架整整一面墙,最快的时候一个下午可以干掉两本。古龙是个非常高产的作家,只活到48岁,却写了七十多部书,非常了不起,同时也真得非常好看。

之后就陷入了严歌苓和日本推理坑。

分别从《小姨多鹤》和《流星之绊》启蒙,当年东野圭吾还没有现如今在中国大紫大红。

那一时间段好像都在疯狂追补日本作家写的小说,渡边淳一、东野圭吾、凌辻行人、岛田庄司、宫部美雪、乙一,还有最喜欢的京极夏彦最后我入了日语坑。

以至于我每次一说起学日语是为了看日本推理小说,听的人都会感到很惊讶。

3

后来放下了我的武侠梦,转身进入现实社会。

李笑来写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我看得第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然后后来我又看了一系列跟时间管理梦想计划有关的书,于是正式开始了我对自己的不断要求,列计划做总结记录下时间甚至于写时间管理手帐,因为要变成一个更好更理想的自己。

前些年间隔年刚兴起的时候又看了很多旅行的相关书籍,《迟到的间隔年》、《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等等等等。有梦就去做,让我鼓起勇气也能踏上一个人在国外浪荡的勇气,甚至于踏上了非洲的旅程。

回来工作以后又看了很多关于理想生活的书比如《半农半X的生活》让我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和工作又有了新的启发,想要进行不同的尝试。

…………

我看很多不同类型的书,也读诗,也读散文,小说,纪实,心理,各种工具书。

我并不记得每一本的全部内容,但是它们在一点点渗透进我的人生和思想里,潜移默化。

4

书,让人无聊的时候可以有事做,郁闷的时候可以得到鼓舞,丧气的时候可以重新做梦,冲动的时候可以保持理智。

读书真的给我带来过什么实际好处吗,好像也没有。

我没有成为什么很会写字的人,但我在一步步成为真正的自己。

那你读那么多书很多也不记得内容了有什么意义吗。

谁说读书非得有意义。

嗨,愉悦自己不就是最大的意义吗。

PS:后来我又看了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做读书笔记开始,把所有看过的书都尽量转化成脑中诗,腹中稿。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