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很多部经典的战争题材影片,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英雄主义,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并传唱至今,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谁不说俺家乡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中国军网微信将陆续发布“经典战争电影歌曲解读”系列文章,带你一起回顾那些年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曲目。



1975年8月,全国上映了一部彩色故事片《海霞》,影片中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与电影《海霞》一起,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海霞》与同期的《创业》《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一起被认为是70年代中期为数不多的几部优秀影片。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1)


《海霞》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根据黎汝清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编剧谢铁骊,导演钱江、陈怀皑、王好为,吴海燕、蔡明、赵联、田冲、陈强等主演。


影片通过女民兵海霞的苦难身世和成长过程,表现了同心岛上贫苦渔民解放前后与封建渔霸和国民党特务斗争的故事。这部影片将解放之初一群意气风发的女民兵融入美丽的海岛风光,很有特色。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2)

电影《海霞》剧照


影片中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黎汝清填词,王酩谱曲。


黎汝清出生于山东博兴,1945年参加八路军,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后一直在南京军区从事文学创作工作。


1966年,他创作小说《海岛女民兵》,1974年8月,导演谢铁骊在拍摄根据《海岛女民兵》改编电影《海霞》时,让黎汝清写一首《海霞》电影插曲的歌词。黎汝清经过认真酙酌后终成词稿。歌词委婉、抒情,表现了海岛女民兵参加生产劳动、保卫新生活的纯朴、执着、倔强的性格和坚定信心。谢铁骊和作曲家王酩见稿后大为赞赏,谱成影片插曲后,随着电影播放,随即传遍祖国南北。


上下滑动查看歌词

《渔家姑娘在海边》


大海边哎沙滩上哎

风吹榕树沙沙响

渔家姑娘在海边嘞

织呀织鱼网

织呀嘛织鱼网

嗨...嗨...

渔家姑娘在海边

织呀嘛织鱼网

......


高山下哎悬崖旁哎

风卷大海起波浪

渔家姑娘在海边哎

练呀练刀枪

练呀么练刀枪

嗨~嗨~

渔家姑娘在海边

练呀么练刀枪


《渔家姑娘在海边》的作曲者王酩,1953年学习作曲,195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入中央乐团创作组从事音乐创作。电影音乐是王酩音乐成就主要组成部分。《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是王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7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主要成就之一。


王酩在为《渔家姑娘在海边》作曲时,全身心投入,将曲子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反复修改、演唱,他的每一遍唱曲,都是在倾诉积蓄在心里的感情。这首歌曲调优美朴实,民歌风味浓郁,并具有现代感,使人百唱不厌、百听不厌。随着电影的放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3)


随后,王酩的音乐创作如决堤一般,特别是电影歌曲,给人们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如电影《黑三角》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樱》的《妈妈看看我吧》《泪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祖国春常在》《有一个青年》的《青春啊青春》……这些影视歌曲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伴随着新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繁荣,这些影视歌曲被传唱四方,成为新时期第一批原创流行歌曲。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4)

作曲家王酩


王酩、施光南、王立平曾被誉为新时期青年作曲家“三驾马车”。作曲家王立平说:“王酩是这一代里优秀、有代表性的一个。”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评选的“听众喜爱的十五首歌曲”,其中有四首是王酩的代表作:《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青春啊青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此外,他和词作家乔羽合作的《难忘今宵》堪称经典。


影片中《渔家姑娘在海边》由女高音歌唱家陆青霜领唱,中央广播文工团合唱。陆青霜,浙江省临海县人,1949年加入浙江省台州地委合唱团,1952年调入浙江省歌舞团,1955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任独唱演员。她演唱的《小河的水呀静静地流》《芝麻开花节节高》等歌曲广为流传。她为电影《锦上添花》《春苗》《海霞》《水乡的春天》等录制的插曲,深受群众的欢迎。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5)

歌唱家陆青霜


《渔家姑娘在海边》40多年来久唱不衰,“大海边哎, 沙滩上哎, 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织呀织鱼网, 织呀嘛织鱼网……”海岛女民兵对解放后的生活充满幸福、充满憧憬,一边织网,一边练武,劳武结合,全民皆兵,那优美的歌声和美丽的画面,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渔家姑娘在海边纪录片(渔家姑娘在海边)(6)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作者:徐平

编辑:李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