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模是模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拆模时间的确定不仅影响到模板的周转效率,而且关系到混凝土结构质量,甚至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相关的概念分析及案例阐述,为拆模时间的确定方法提供另一种选择,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探讨及参考。

混凝土在拆模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用这种方法确定混凝土拆模时间简单快捷可靠性强)(1)

1、聚焦点说明

所谓拆模,包括侧模和底模的拆除。侧模拆模时间的把握是以尽早且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为准,一般时间都不长,所以基本不会引起各方争议;底模的拆除由于关系到结构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故其拆模时间为各方争议所在。因此以下的探讨聚焦点为底模的拆除。

2、拆模时间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提前拆模:由于混凝土程度(包括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未足于支撑其本身自重及外部荷载的要求,轻者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影响结构耐久性及后期使用安全,重者甚至直接发生结构坍塌,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威胁。

推迟拆模:一方面影响模板周转,导致增加成本或施工延迟;另一方面,当前的施工现状往往是底层混凝土浇筑一两天后便进行上一层的模板安装,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混凝土的早期养护,若维持拆模,由于未拆除的支架的阻碍,养护工作更无从进行。混凝土处于全龄期无养护状态,严重影响其强度的增长,结构安全难以保证,这一点往往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忽视。

3、混凝土构件各部位拆模时间的把握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里对各部位底模的拆除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已经考虑了各种因素,各方对此应该不容置疑。关键是施工方要能守住规范的底线,监管方也不要所谓地提高对拆模强度的要求。各方应换位思考,平衡好结构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矛盾。

4、混凝土拆模时间的确定方法

大家知道,规范规定的拆模时间的确定方法,是以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是否已经达到相应的拆模强度为准。如果一切都满足理想条件,此法当然是一个理想而又可靠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周期较长,过程很难控制,人为因素太多。甚至有些送检的混凝土试块压根不是现场制作的,以此作为结构拆模的参照根本就是“张冠李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规范的确定方法对安全非但不是一种保障,反而更是一种隐患。

那有没有更简便、更直接的确定方法呢?在笔者参与的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中,曾尝试过这样的方法:为拆模用的混凝土同条件试块照样按规范的要求做,同时以钻芯法检测结果作为拆模时间的确定标准。考虑到钻芯取样毕竟对结构造成一些局部的破损,所以采取70mm小直径芯样、且根据批量减少样本数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虽然没有按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来确定样本数量,但其结果仍然十分可靠。该项目的后续的拆模时间都是以钻芯检测为准,同条件试块检测只是为了顺应规范的要求而已。

实践表明,标准规范规定的拆模时间确定方法过程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可控性较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难以得到保证。而以钻芯检测结果为依据的拆模时间确定方法周期短、方法简单,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强,不失为拆模时间确定的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