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设计研发的第四代立式紧凑型气浮水处理技术在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东兴分部完成高难度炼化污水预处理的现场运行标定,并获得正式标定报告。这是自今年5月下旬第三代立式紧凑型气浮水处理技术通过中国石化集团科技部鉴定以来,学校团队在高性能水处理环保装备设计研发方面取得的又一标志性进展。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1)

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东兴分部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伴随出现多种高盐、高氨氮含油污水副产物,这些污水产量大、处理处置困难,直接排入企业自建污水处理场会对生化处理系统造成严重冲击,故被迫积攒储存在原油罐中。

为将这类污水进行强化预处理,降低毒性污染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能,达到现有高浓度污水处理系统进水的接纳要求。受东兴分部委托的湛江远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论证选用了北石化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立式紧凑型气浮水处理技术

为了有效应对该类污水的处理难度及相关技术指标的苛刻要求,团队带头人陈家庆教授携团队骨干成员反复研讨,化挑战为机遇,在已有立式紧凑型气旋浮(也称旋流气浮一体化)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立式紧凑型浅层气浮处理技术,并组织设计研制了额定流量为20m³/h的立式紧凑型浅层气浮处理装置。本次现场标定主要是对该装置的分离性能、物料质量、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系统评价,连续运行72h期间,全部取样和测试工作由东兴分部化验车间独立进行。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2)

陈家庆,博士,博士生导师,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首席教授。他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新型材料连接成形、石油天然气集输与净化处理、油气水排放污染控制、环保设备设计开发、过程强化技术与设备、传质与分离过程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3)

参与此次现场标定工作的先后有团队骨干成员蔡小垒讲师、硕士研究生关顺等,东兴分部供排水车间主任吕子威以及宋志敏、郑石红等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场标定数据表明,立式紧凑型浅层气浮处理装置运行稳定,满足技术要求保证值指标,获得了企业方面的高度认可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4)

自2007年以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以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为突破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多个企业技术委托项目的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围绕立式紧凑型气浮处理技术、配套微细气泡发生技术和设备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设计研发的第三代立式紧凑型气旋浮处理技术和成套装备相继成功应用于陆上和海上油田集输分离、炼油常减压电脱盐、炼化企业末端污水处理场等代表性场景的含油污水处理。

今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科技部组织的“炼化企业污水气旋浮高效除油技术工业应用”项目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学校联合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SEG)洛阳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完成的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占地面积和工程建设投资大幅减少,而且完全杜绝了VOCs的无组织排放,为未来炼化企业污水的装置化、密闭化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全新标杆。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5)

本次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东兴分部现场运行标定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围绕立式紧凑型气浮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高性能水处理环保装备设计研发进入了新阶段,亦即从2010年左右瞄准国外同类技术的跟跑阶段进入2020年以后的并跑乃至领跑阶段。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6)

展望未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立式紧凑型气浮水处理技术的优化完善和性能提升,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配合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单位开展成果落地应用,在助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科技竞争力和学科影响力。

关注"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办"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环保多相流高效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团队官网、官微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专家(北京科学家自主研发硬核技术)(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