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拉尼娜的滞后效应仍然在太平洋周围的许多地方显现,但在热带太平洋上,目前已经是全面的中性状态,也就是既不是拉尼娜,也不是厄尔尼诺。但这种情况未必能持续很久——比如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热带中东太平洋上已经存在不少偏低(蓝色)的海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哪个破坏力大(太平洋持续降温)(1)

而针对关键海区Niño3.4区域的海水温度距平显示,从7月后期开始,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的水温开始迅速下降,到8月,Niño 3.4关键海区的水温进一步下降,并且开始接近-0.5摄氏度的拉尼娜阈值,这种变化意味着,热带太平洋地区的下一次模式转换可能即将到来,而且还可能是又是拉尼娜。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哪个破坏力大(太平洋持续降温)(2)

目前,美国气象机构的预报员已经上调拉尼娜现象在初冬前重新出现可能性至约 70%,这意味着今年秋冬季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出现拉尼娜。同时,下图中各大超级计算机和气象机构的模式预测中也不约而同的指向了Niño 3.4区域在秋冬季出现负距平。需要注意的是,下图中的拉尼娜阈值为-0.8摄氏度,这是澳大利亚气象局(BoM)的标准,而更多气象机构则采用-0.5摄氏度为拉尼娜阈值,因此,这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多机构指出下半年出现拉尼娜的可能性更大,一次“双峰拉”或即将形成。当然,从现有的预测中看,下半年厄尔尼诺出现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哪个破坏力大(太平洋持续降温)(3)

那有的网友要问了:不是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交替会交替出现吗?为什么今年却可能连续出现偏冷的拉尼娜,这是全球正在变冷吗?还是地球气候已经出现了异常?实际上,根据观测记录,在热带太平洋上,相比于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交替,拉尼娜现象连续出现的情况更加很常见,而且在出现拉尼娜现象后的第一个冬天过渡到厄尔尼诺现象的情况其实很少发生。这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增强减弱的过程并不一样导致的,尤其是太平洋上信风模式的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作用。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哪个破坏力大(太平洋持续降温)(4)

但现有的预测也认为,或在下半年出现的拉尼娜现象会比第一次要弱。对于我国来说,连续拉尼娜的影响会比较复杂,而且一次是中等偏强拉尼娜一次是偏弱拉尼娜,影响模式会有不少差异,这可能导致今年秋冬季的气候更加复杂多变。比如拉尼娜模式下很容易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的冬季干旱,如果下半年的拉尼娜真要到来,那我国东南沿海可能在这个夏季短暂补水后,又要面临像之前那般的干旱危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哪个破坏力大(太平洋持续降温)(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