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1)

​溥心畬先生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2)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3)


学者书法之长

——溥心畬

阿 迪

溥心畬(1896—1963年)爱新觉罗·溥儒,北京人,出身皇族,姓爱新觉罗,又名溥心畬,号西山居士、西山逸士等,是前清宗室逊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自幼在宫中习经史子集,诗文书画。幼年的溥心畬在文风鼎盛的清宫中,已经头角显荣,慈禧太后曾以“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大为夸赞。1913年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就读青岛威廉帝国研究院修西洋文学史。1914年毕业于德国柏林大学。1914年5月与罗清媛女士完婚,迁居颐和园听鹂馆,专事绘画和经史小学,不问时事。1949年定居台北,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善山水、人物、花鸟。山水以“北宗”为基,笔法以“南宗”为法,有“南张北溥”(“南张”为张大千)、“渡海三家”(与张大千、黄君璧并称)之称。

溥心畬学问很深,平生著述有:《四书经义集证》、《群经通义》、《尔雅群言经证》、《经训类编》、《六书辩证》、《灵光集》、《慈训纂证》、《论画》、《上方山志》、《秦汉瓦当文字考》、《吉金文考》、《汉碑集解》、《经籍择言》、《寒玉堂诗文集》等。但历史的变故让这位旧王孙经受了三百年前八大石涛相似的苦痛和磨砺,“颠沛丧乱,苦心志而伤世变。”他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北平,建日伪政权,因为他的出身和名望,胁迫他参加,他坚卧不起予以拒绝。日军头子又亲至他家,奉巨金请他作画,他拒不与画,亮节为世所重。1949年,溥心畬去了台湾,仍然拒绝作官,居陋巷,以教书卖画为生。故,他的诗书画表达了故国之思、身世之感、离乱之情,以至情真而沉痛,哀深而动容。如诗:“为客南溟近,思乡北斗遥。”、“灵均作赋悲君国,岂独乡心入梦中”;如画:取南宋院体画“边角画法”,意有残山剩水之义;如书:散发着清气、正气。其心境在艺术表现上也就于萧疏高逸、古雅清寂中平添了一层落寞之情、一介高士风度。

溥心畬的书法之博取,其《自述》中已详尽,此不赘述。本文只谈其书法与众不同之处。

一、书从成亲王入手,于欧、柳、赵、文嗜临有加,取其欧严、柳正、赵古、文直。

二、书得古法空中落下,笔笔成形之妙。此源于古帖《博古堂帖》。

三、书得《兰亭》、《圣教》微妙处,将其中古法的微量不平衡放大加强,遂成奇变。

四、书得晋唐写经的仙气。

溥心畬说:“一生之学在于经学,余事为诗,其次书法,画再次耳。”所以,其书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而有贵气。

溥心畬楷书,法度谨严,瘦硬峻峭,刚正不阿,磊落雅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流世俗,不媚权势。他不似八大“白眼看世界”,而是正视现实,直面人生,恪遵操守,名节为重。“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溥心畬行草,漫天飞花,翩翩高冷。行笔爽利斩截,绝无拖泥带水。字字独立,字字翔舞。但细观每个字却如八大画中鸟或石一样的不稳,也许近似隐义。溥心畬善用使转腾挪之法,字字之间在整体矛盾的张力中求得平衡,最见险绝之妙。当然他的篆书、隶书也迥然高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他的书法里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沉重,那就是寄寓了他惆怅的家国情怀!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4)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5)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6)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7)

溥心畲早期书法作品十幅(学者书法之长溥心畬)(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