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其中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必考难点。

解答分数应用题,有一个必要步骤就是寻找分率和分率对应的单位“1”,然后再根据单位“1”是否已知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计算。具体解题思路已有总结和例题:

10分钟搞定:分数除法、量率对应、六大类分数除法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例题详解,手把手教你分析数量关系、找量率对应

不过不少同学看完之后对于单位“1”还是有一些疑惑,单位“1”到底怎么确定?有没有什么通用的技巧和方法找单位“1”?在这里甜甜老师再梳理一下:

首先弄清楚单位“1”的概念和意义。

单位“1”的概念早在刚开始接触分数的时候就有过介绍。具体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中,有明确要求掌握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概念中的单位“1”指的是:一个图形、一个长度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数学上称这个整体为单位“1”。

举个例子:

应用题怎么找具体量和对应分数(分数应用题中各类常考句式找单位)(1)

  1. 图2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8格(也就是把这个长方当作单位“1”),涂色的占了其中的5格,用分数表示就是5/8。
  2. 图3是把1米平均分成5份(把1米看作单位“1”),涂色的占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就是3/5。
  3. 图4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把6个圆看作单位“1”),涂色的占了2份,用分数表示应该是2/3。

也就是说,把谁平均分,谁就是这个分数的单位“1”。

句式一:分率的前面是“的”字(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分率的前面是一个“的”字,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谁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这类句式一般来说就是分率的前面(“的”字的前面,最靠近分率的这个量)就是单位“1”。例如:

  1. 甲数是乙数的4/5。单位“1”:乙数;数量关系:甲数=乙数×4/5;
  2. 丙数的3/5等于乙数。单位“1”:丙数;数量关系:丙数×3/5=乙数;
  3. 一桶油的3/7是6kg。单位“1”:一桶油的质量;数量关系:一桶油的质量×3/7=6kg;
  4. 杨树棵数的5/6相当于柳树棵数。单位“1”:杨树棵树;数量关系:杨树棵树×5/6=柳树棵数。这相当于一个倒转句式,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柳树棵树是杨树棵数的5/6;
  5. 书的价钱正好是钢笔价钱的2/5。单位“1”:钢笔价钱;数量关系:钢笔价钱×2/5=书的价钱;

总结:分率的前面是一个“的”字,那么“的”字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

如果句式符合“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谁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这几种句式,那么“是”字的后面、“的”字的前面(“是”字和“的”字之间)就是单位“1”

这类句式要写数量关系式也非常简单:把“是”字改成“=”,把“的”字改成“×”即可。

句式二:分率句中有“其中”、“看了几分之几”、“运走几分之几”、“卖出几分之几”

这类句式比较灵活,有些分率句会明确说明“谁的几分之几”,如“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这样的句式仍然属于句式一,也就是分率的前面是一个“的”字,“的”字前面的这个量“全书的页数”就是单位“1”。

有些句式就比较隐晦或简单,例如:

  1. 某校共有教职工108人,其中男老师占4/9,男老师有多少人。【分率的前面不是“的”字,但是分率句中有一个“其中”,那么“其中”的前面那么总体就是单位“1”。数量关系:全校教职工人数×4/9=男老师人数,也就是108×4/9=48人。】
  2. 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5,还剩下144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这类句式没有“的”字也没有“其中”,需要根据前后语境来判断。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5,把全书页数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全书页数-全书页数×2/5=剩余页数,设全书页数为x接口求解。或者用量率对应:全书页数=144÷(1-2/5)=220页。】
  3. 工程队修一条88km的公路,第一周修了3/8,第二周修了余下的3/5,第二周修了多少千米?【这类句式和上一题是一样的,需要根据上下语境来理解,第一周修了“全长的”3/8,第二周修了“余下的”3/5,这两个分率对应的单位“1”是不统一的,第一周以全长为单位“1”,第二周以第一周修完之后剩下的长度为单位“1”。数量关系:全长×3/8=第一周修的长度;(全长-第一周修的长度)×3/5=第二周修的长度,结合在一起就是全长×(1-3/8)×3/5=第二周修的长度=88×5/8×3/5=33千米】
句式三:分率的前面是“多”或“少”,谁比谁多(少)几分之几。(或者涨价降价、增长降低、增产减产等)

这类句式有一个明显的两个数量的对比,比如:谁比谁多(少)几分之几、今年比去年增产(减产)几分之几、涨价(降价)几分之几

其规律是两个量做对比,“比”字的后面、“多(少)”字的前面就是单位“1”。可以理解为单位“1”是一个标准量,拿另一个量和它做对比。

涨价和降价比较特殊,一般来说涨价和降价,都是在前一次价格的基础上涨或者降,也就是涨价或降价前最近的那一次价格就是单位“1”。例如:

  1. 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5,女生有50人,男生有多少人?【典型的谁比谁多(少)几分之几的句式,“比”字的后面、“的”字的前面 女生人数是单位“1”,男生=女生×(1 1/5)】
  2. 一个书包原价100元,现在降价1/10出售,现价多少元?【降价是和原价做对比,在原价的基础上降价,所以原价100元是单位“1”。现价=原价×(1-1/10)=100×(1-1/10)=90元】
  3. 一台空调原价4000元,先涨价1/10,然后再降价1/10,现价是多少元。【第一次涨价是在原价4000元的基础上涨,原价是单位“1”,涨价后是4000×(1 1/10)=4400元;第二次降价,是在涨价后的价格上降,也就是4400元是单“1”,所以降价后现价是4400×(1-1/10)=4960元】
  4. 某工厂7月份烧煤240吨,比六月份节约了1/9,六月份烧煤多少吨?【“比”字的后面、“节约”的前面 六月份的烧煤量为单位“1”,七月份是跟六月份对比后节约了1/9,数量关系:六月份×(1-1/9)=七月份烧煤量,所以六月份烧煤量=240÷(1-1/9)270吨。】
  5. 水凝结成冰体积会增大1/10,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几分之几?【这句话要分为2段来理解:水凝结成冰之后体积增大,是和原来水的体积做对比,也就是冰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大1/10,原来水的体积看作单位“1”,冰的体积=1×(1 1/10)=11/10;然后冰再化成水体积减少,这时是和冰的体积做对比,把冰的体积看作单位“1”,化成水后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了1/10÷11/10=1/11。】

总结:分率的前面是“多”或者“少”字,也就是谁比谁多(少)几分之几这类句式,“比”字的后面、“多(少)”字的前面就是单位“1”。

同时,“增长、增产、增加、涨价、超额”这类词语的意义相当于“多”,“降低、减产、减少、降价、节约”这类词语的意义相当于“少”

如果句式不明确,那么就搞清楚是哪两个量在做对比?哪个量作为比较标准?哪个量比哪个量多(少)?被比较的量是比较量,作为比较标准来判断另一个量比他多还是比他少的量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应用题怎么找具体量和对应分数(分数应用题中各类常考句式找单位)(2)

应用题怎么找具体量和对应分数(分数应用题中各类常考句式找单位)(3)

总体来说,当你不熟练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规律记住,当你很熟练的时候,学会去分析、理解题目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也就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了。多练多总结是一个很棒的学习方法。

找准单位“1”之后,基本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就解决了一般。单位“1”是已知量,直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分率对应量;单位“1”是未知量、题目要求的量,那就用除法计算: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当然遇到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题型的时候,最好画出线段图帮助分析。

本期练习:

应用题怎么找具体量和对应分数(分数应用题中各类常考句式找单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