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多少岁才能称作年轻人?隔壁家王奶奶常提到的“年轻人刘叔叔”肯定不行,他今年都35了。王奶奶本人也肯定不行,即便大家都说她看上去特年轻,跟小姑娘一样。

按照大学本科平均毕业年龄22岁,研究生25岁计算,想成为今天的年轻人,你首先不能是00后那些还不可以合法结婚的小孩子,其次不能是30岁以上的中年老叔叔老阿姨。

也就是说,只有正处在22至29周岁的部分90后,才是今天的标准年轻人。是的,年龄焦虑就是这么逼真,但也用不着羡慕嫉妒,毕竟标准年轻人也一样要撞见他们的标准困境。

90后最迷茫的原因(标准的90后年轻人们最容易遇到的三大困境)(1)

处于标准年轻人阶段的部分90后们,总难免还对“遇到贵人”抱有幻想。

于是刚入职的标准年轻人最容易被忽悠。“理所当然”地给那些爱摆“大人物”架子的人,干起了端茶倒水、开车接娃的杂活,不图回报地熬夜帮人做方案、写策划,还以为自己早晚会在贵人的赏识中前往光明的未来。

人家说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总会有人看到嘛,毕竟随便哪个大佬,拉你一把不就起来了么?”

但2022年了还跟年轻人灌输这套理论的,不是脑子生锈了,就是心眼坏透了。

在正规竞争越来越透明的今天,但凡有个前辈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那也是因为他品德高尚而你有真才实学。已经占尽了资源优势的过来人,如果还要脸,哪会浪费你的时间无偿给他当保姆?更不会骗人骗己地说这都是在考验你。

你是来现代社会找工作的,理应多劳多得,他又没皇位传你,他考验你什么?出来拼又不是出来卖,用技术赚生活,老想着磕头赚赏钱就难怪被人坑了。

90后最迷茫的原因(标准的90后年轻人们最容易遇到的三大困境)(2)

标准年轻人最容易轻视“选错路”的严重性,直到青春的尾声才后悔莫及。

于是一批又一批标准年轻人走出校园,草草地加入了职场。“反正简历是海投的,谁给的条件好就跟谁混,不合适再换一个,没必要纠结长远规划。”甚至还有很多标准年轻人,只因为工作场景能发的照片更高端,环境更舒适,就开开心心入了行。

可用不了几年,经过职场捶打的年轻人就会发现,曾经懂得规划的同龄人早已经陆续获得了更多的技能、更好的机会、更大的发展,而自己却只花了几年时间,陷入了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有未来的泥潭里。

甚至有很多年轻人的职业做着做着,连同整个行业都没落、消失了。这时候难道怪大环境么?入职的时候人家没逼你吧?

而当初说好的年轻人不怕从头再来呢?这才恍然发现经过几年的折腾,自己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却还要从头跟年轻的竞争者们拼抢下一个全新领域的入门机会。

90后最迷茫的原因(标准的90后年轻人们最容易遇到的三大困境)(3)

标准年轻人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优势,越活越怯懦。

年轻不是优势,不怕丢脸和不怕威胁才是优势。初入职场,一穷二白是天经地义的事,每天的见闻都是新奇的。

所以大大方方去分享,没有人会觉得你晒出的工作餐丢脸,也不会有正经人觉得你参加的招商会低端,年轻人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不是内卷,而是学会坦率的快乐。

而标准年轻人却往往会在自己寒酸的生活中找不到自信和成就感,甚至还时常落入别人的威胁之中。

有多少年轻人正在用他们不愿意的方式,做着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只因为不敢得罪那么几个烂人?又有多少年轻人任劳任怨却还要被人数落不主动、不感恩、不负责……不承认就要挨一顿臭骂和恐吓?“职场PUA”可不是什么娱乐词汇,而是每天都在真实发生的荒唐事儿。

标准年轻人,越早对劳动报酬之外的利益无欲无求,越能尽快挺直了腰杆。只要你追求的是公平公正,就得罪不了好人,也没有坏人能要挟你。份内的事做好,份外的事看别人态度,这才能帮年轻人结交一批有自尊、能互助的靠谱朋友。

90后最迷茫的原因(标准的90后年轻人们最容易遇到的三大困境)(4)

干干净净的标准年轻人,凭本事吃饭, 别没事儿就弯腰,没人能靠讨好别人的方式过得更开心。

反倒只有那些没什么过硬技术,不愿学习,还只想通过拉关系走捷径的人,才会反复跟年轻人强调自己的过期“成功经验”,他们当然不会说,如果能再多掌握一点专业技能,他们就不需要活得那么难受了。

标准年轻人,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热爱自己的生活,趁着年轻发现一些与金钱无关的生活乐趣,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找不到生活乐趣的麻醉剂。

毕竟只有很少的年轻人能在自己成为中年人的时候事业有成。

等绝大多数标准年轻人都有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和责任,成功就不再是有钱,而是你有没有活得值得自己尊重和喜欢,这也决定了你能不能遇到尊重你和值得你尊重的同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