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桑(桑中采花男子日常)(1)

爰(yuán)采唐矣?沬(mèi)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yāo)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yì)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fēng)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yōng)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本篇主题:

浪荡男子雨露之后的得意歌唱。

诗文大意:

诗文的主人公应该是个男子,是一个挺讨女人喜欢的男人,整日在不同的女人中间讨生活,放在今天来说,是个YZ。

做了这个职业的男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每每与某一女子亲热之后,还要回味一番,炫耀一番。

从诗文内容来看,都是女人相邀男子,有时约在野外,有时约在公室。文中提到的姜,弋(yì),庸(yōng)姓,都是卫国的贵族。这也说明找NJ的女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不过在公室不方便的时候,约到了野外,这可能也是男子津津乐道的原因,毕竟他服务的对象都是有地位,有身份的女人。

这种职业在那个年代是合法的,是公开的,能够把这种诗文收录到《诗经》里,说明朝廷对这种职业也是支持的。

在这首描写NJ的诗里,通体都洋溢着男子对这种职业的满足和喜欢,没有职业上的羞耻感的体现。

诗经小雅采桑(桑中采花男子日常)(2)

这首诗是想表达男子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呢?还是想说明女人的放荡呢?亦或者想说明社会风气的败坏呢?

从男子的角度来讲,他所从事的职业,虽然是合法的,但并不是多光彩的职业,这个职业本身也是被人唾弃的,因此,所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也是不被大众所能接受和喜欢的。

对于X,即使是在动物界,往往也都是雄性主动的,更何况是在已经早已脱离动物界的高度发展的人类。诗文本身讲到是女人主动找男人,找男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满足一切生物的最本质的属性,生理需要。

当女人都可以这样堂而皇之的找JN,这也可以说是社会风气的一种堕落。

文章中讲到了卫国,卫国在这里既是地理方位,也说明了时间坐标。

前面两章的诗文,《诗经•墙有茨(cí)》卫国宫内龌龊之事被宣扬(解读) 和《诗经•君子偕老》老夫少妻(解读) ,还有《诗经•新台》新媳妇找了个丑八怪(解读) 都讲到了卫国宫廷内的同一件龌龊之事,而主角还是女人,还是母以卫国的国母,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种榜样的力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间,也催生了这些JN的职业。

从诗文上来看,该男子在幽会之后,感觉很是轻佻,全诗洋溢着沾花惹草后的满足与心喜。也有可能是在幽会之后,独自饮酒,或与人饮酒,微醺后的内心独白,和炫耀。

这种诗文采编到《诗经》之中,未加修改而直录其中,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是鼓励?是嘲讽?还是……?

诗经小雅采桑(桑中采花男子日常)(3)

第一章释文:

到哪儿去采女萝?到那卫国的沫乡。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姜。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旁。

(yuán):于何,在哪里。

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

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

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一说指桑树林中。

(yāo):邀约。

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

淇: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第二章释文:

到哪儿去采麦穗?到那卫国沫乡北。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弋。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上。

(yì):姓。

第三章释文:

到哪儿去采蔓菁?到那卫国沫乡东。我的心中在想谁?漂亮大姐她姓庸。约我等待在桑中,邀我相会在上宫,送我远到淇水滨。

(fēng):芜菁,即蔓菁菜。

(yōng):姓。

诗经小雅采桑(桑中采花男子日常)(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