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军坦克团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穿插东溪的战斗中,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战斗动作迅速勇猛,冲破了敌人反坦克火力的层层拦阻,克服了山地道路狭窄、坡陡弯急、河多桥小等道道天然障碍,连续攻击前进32公里,9时50分攻占东溪,比上级规定时间提前5分钟穿插到位,10时许在东溪南北两侧构成环形防御,圆满完成了开辟通路,穿插夺取东溪,占领661高地,控制4号公路,保障42军主力向高平实施进攻的艰巨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溪是自卫还击作战中解放军攻克的第一座县城(石安县),这对于43军坦克团来说是无上的光荣。

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大经典战役(第一座越南县城由坦克攻占)(1)

战斗中,坦克团协同步兵基本歼灭越军石安县独立营4个连,1个公安连,共毙敌590人,俘敌12人,摧毁火力点131个,缴获各种枪支405支(挺)、汽车5辆及其他物资一批。自身伤22人,亡10人;毁、伤坦克17辆,装甲输送车2辆。战后,中央军委授予坦克1营“英雄坦克营”,坦克1连“英雄坦克连”荣誉称号;武汉军区授予林梦珠“战斗模范”荣誉称号。

就装甲兵使用的原则而言,坦克作为陆军主要的突击兵器,对地形和道路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平坦开阔,道路较多,路况较好,通视良好的地形,才能充分发挥坦克火力强、机动快的战斗性能。而越南北部的山岳丛林地,具有山高坡陡、谷深林密、道狭弯急、河多桥小等特点。这种复杂地形对坦克的作战行动极为不利:展开不便、机动缓慢、观察困难,不易发扬火力,而且容易遭到对方反坦克火力袭击,导致坦克的突击力较之平原地、丘陵地下降了约80%。

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大经典战役(第一座越南县城由坦克攻占)(2)

在这样困难的地形条件下,初上战场的43军坦克团实施了一次成功的快速穿插作战,沿着乡村土路在3个小时之内突击32公里,提前5分钟夺占预定目标,堪称创造了装甲兵作战史上的奇迹。他们的实战经验证明,在热带山岳丛林地使用坦克作战,是要比在平原地和中等起伏地作战困难多一些,但并不意味着不能使用。只要组织好步坦协同和步炮协同,搞好道路保障和技术保障,是能够发挥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的。

东溪之战,也是59式中型坦克自列装20年以来首次参加实战。中型坦克到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缺点在于战斗全重和外形尺寸较大,受地形道路条件限制较多,对工程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点在于防护性能好,在越军猛烈的反坦克火力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体现了比62式轻型坦克更强的战场生存能力。43军坦克团能够克服地形道路不利因素的制约,主要在于做好了工程保障。

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大经典战役(第一座越南县城由坦克攻占)(3)

战前掌握熟悉了地形、道路和桥梁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置措施。立足自身力量,以工兵排为主组成运动保障队,携带炸药、麻袋、车辙桥板和部分工程器材,分乘4辆装甲输送车,执行随队保障。坦克分队自带束柴和自救木,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在战斗过程中,部队采取撞、绕、让和前拉后顶等方法,克服了各种障碍,确保了道路畅通,发挥了铁甲骑兵的威力。

而从战术上总结,此次作战体现了如下四点主要经验:

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大经典战役(第一座越南县城由坦克攻占)(4)

1、周密组织,充分准备。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部队认真落实了战前准备。根据越北地形和越军作战特点以及本团可能担负的任务,进行了临战训练。从1月6日至2月3日,完成24个军事训练日。训练使用坦克摩托小时770个,使用坦克炮弹236发。训练中,根据业务分工,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练什么,仗怎么打就怎么练,除专业训练外,还选择了与越北相似的山岳丛林地普遍进行一次连进攻实弹战术演习,提高了部队战术、技术水平和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为打胜仗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2、隐蔽企图,出敌不意。选好突击方向是这次穿插战斗胜利的首要因素。布局至东溪方向,地形险要,草深林密,崎岖难行,被敌人认为是不可能通行坦克的地段,防御力量不强。部队在3个小时内穿插32公里一举攻占东溪,完全出乎敌人意料之外。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是在远离敌人防御前沿的集结地域完成的。组织干部、乘员到边境进行现地勘察时,小群分批,不穿戴有装甲兵标志的衣帽,并注意了隐蔽和伪装。在战斗发起的前一天,利用夜暗的掩护低速、小油门驶入待机地域。利用山谷、树林和高苗地隐蔽分散配置,并进行严密伪装。战斗发起前使用有线电和运动通信实施指挥,无线电保持静默。同时严格纪律,减少零散人员的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隐蔽了企图,达到了出敌不意的目的。

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大经典战役(第一座越南县城由坦克攻占)(5)

3、英勇顽强、大胆穿插。穿插战斗,纵深大,敌情、地形不熟悉,情况变化急剧。因此,指挥员不恋战,不因情况变化和暂时挫折改变既定决心,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该团在那冈地区遭敌猛烈袭击,搭乘坦克的步兵被迫下车后失去协同。团立即命令收拢队形,注意保持车间距离和区分火力,互相掩护前进。当损坏车辆堵塞道路时,果断将损坏车辆顶出路面,保障道路畅通,保证前进速度。在靠松山多辆坦克、装甲车中弹,不畏惧、不恋战,不因伤亡较大而迟滞自己的行动,因此按时插到东溪,出色完成了任务。

4、灵活指挥,密切协同。此次战斗指挥所靠前配置,对于掌握情况,适时指挥起了重要作用。战中不少指挥员车中弹、淤陷后立即换乘坦克,恢复指挥;当团长车中弹失去联系、前指装甲车被击毁的关键时刻,团基指开通两部电台及时对下实施指挥。当步、坦失去协同时,团即令部队收拢队形,保持距离,发扬火力,互相掩护。战斗中,各车密切协同,按预先的协同方案和火力区分,前车未消灭的目标后车接着打,后车保障前车安全;通过障碍时各车交替掩护,有车淤陷掉沟,前后车或拉或顶进行互救,较好地发挥了整体作战的威力。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南疆烽烟正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