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的座次,没有发作的玄机》项伯、项庄舞剑就在中间空地上进行,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樊哙为什么要吃生肉呢?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樊哙为什么要吃生肉呢(鸿门宴上那条前肘子无论多么熟)

樊哙为什么要吃生肉呢

鸿门宴上的座次,没有发作的玄机》。项伯、项庄舞剑就在中间空地上进行。

樊哙披帷进帐,怒视项羽。项羽按剑、挺身跽坐、发问:“谁?干什么?”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机警异常。如果项羽稍有迟疑,被范增抢先发话,范增定会大叫:“有刺客!”苦于找不到机会的项庄极有可能趁机制造混乱,以求乱中刺杀刘邦。局面势必失控。项羽充分利用了宴席上主座正对门口的这一优势,第一时间发现危险,第一时间作出恰当反应:按剑、跽坐,警示在场各人有危险!发问则表明危险出现在门口。正在舞剑的项庄、项伯二人闻声停舞,先看向声音起处,见项羽如此,势必提剑在手现场警戒。

项羽赐酒,樊哙拜谢,起身喝酒,一饮而进。樊哙拜谢时一定走进几案围成的空地,也就是项伯、项庄二人刚才舞剑的地方。项伯、项庄二人自然各自后退一步,给樊哙腾地方。由于樊哙杀气满面,项伯会退向刘邦左前方,看住樊哙的同时,眼角余光监视刘邦。项庄会退向项羽左前方,站在项羽与樊哙大致呈三角的一端,紧紧看住樊哙的右手,严防樊哙对项羽不利。可见,樊哙是在项伯、项庄提剑胁迫下喝酒的,那个酒一定千般滋味在心头。

樊哙闯帐为的是救刘邦。在项伯、项庄提剑在手的情况下,随身携带的盾牌连自身都难护全,樊哙很难救护刘邦。听到项羽又赐彘肩时,樊哙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彘是杀来吃肉的猪,俗称肉猪(原因以后专文分享)。彘肩就是猪前腿靠近肩膀的部分,俗称前肘子(以后专文分析)。宴席上的侍者去厨房取彘肩,樊哙因此打定主意,无论彘肩多么熟透,都要装出一付吃生肉的架式来。樊哙出身屠夫,是吃肉的行家。拿肘子在手,随便做个小动作,就会让围观者认为那肉没有熟透,于是,樊哙面对项羽单跪在地,先把盾牌倒扣在地上,再把肉放上去,低头看着肘子,左手按住肘子,右手抽剑切肉,左手取肉,丢进口中,狼吞虎咽起来。再切再吃,津津有味,旁若无人。

项羽看着樊哙吃肉,再次发问:“壮士!再喝一杯怎么样?”樊哙停止切肉,抬头对着项羽说:“微臣死都不眨眼睛,一杯梄又有什么好推辞的。”

樊哙的“死”字一出口,项伯、项庄二人大吃一惊,尤其项庄。酒宴是讲究礼仪的场合,大家客气说话,最忌生硬,特别是带上几分酒劲儿时,一句话不对付就可能大打出手。项羽好心问还能不能再喝,樊哙反而说什么死都不怕,是极其无礼的行为。因此,项伯、项庄二人大吃一惊。

吃惊之后,看清当时的情景,项庄肠子可能都悔青了。侍者送来肘子,项庄看到樊哙的一举一动,见樊哙倒扣盾牌,明白倒扣的盾牌不容易再次拿起,等于解除武装。再见樊哙把肘子放在盾上,知道他一心都在肉上,心无旁骛,于是任凭樊哙抽剑切肉。听到樊哙说“死"字时,项庄分明看到:樊哙仗剑在手,剑尖直对项羽心窝;半跪着的身子像压紧的弹簧,随时一弹而起,挺剑直扑项羽。此情此景,项庄无论如何不敢轻举妄动,只要樊哙行动,项庄都会迟一步。也就是说,项羽已经被樊哙的剑锋完全罩死,樊哙说“死”其实就是表明自己亮剑,成功胁持了项羽!

至于樊哙后面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无论文彩多么飞扬,也不过狡辩而已,项羽至少听过两遍了。所以,等到樊哙说完,项羽马上说出一个“坐”字,明白示意樊哙收剑退场,同时无声地示意项伯、项庄收剑回鞘。

“生彘肩”中的“生”字,是《鸿门宴》全文的点睛之笔,是刘邦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下逃出生天的关键字眼(另外还有“斗卮酒”的“斗”字,待以后专文分享)。《鸿门宴》的作者司马迁与樊哙的孙子交好。樊哙在鸿门宴上救驾有功,无比荣耀,其故事一定会在家族内相传。司马迁可能就是从樊哙的孙子口中得知吃生肉细节的。大概也正因为一条猪前腿生肘子救了汉高祖刘邦的性命,刘邦的孙子汉景帝特意给自己最得意的儿子起名为“彘”。《汉武故事》称:汉景皇帝的王皇后怀孕时梦见太阳投入怀中,景帝则被汉高祖刘邦托梦说:“王夫人生子,可名为彘。”这个叫彘的男孩七岁时改名为“彻”,因为景帝认为彘有彻地的本事,后被立为太子,登基后就是汉武帝刘彻。

巨鹿之战重创秦军主力,是项羽推翻秦朝的大决战。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司马迁前后用字七百余个,对其战斗过程则仅用了短短二十六个字。司马迁叙写鸿门宴则足足用了二千余字。可见《鸿门宴》值得好好读。为此,本行著有《情醉鸿门宴》一书,从宴席出场的每个人的视角进行了一番解读,包括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侍者,以及作者司马迁。当初写得太烦琐,争取抽空改写,分享给各位朋友。

2006年初稿,2020-10-8补充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