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哥,你能你给解一解?”

它们皆打“世”字上来呀……

“哎呀哎呀哎呀呀,别诌行嘛,直接说。”

“世”的原义就是“三十年”,古人依此引申指“一代”。

上辈子,不玄乎,就是指三十岁以前的人生;这辈子,也即是三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人生;而下辈子,很明白,指的是六十岁以后的人生。

“俗话说'上辈子做什么孽了'等等,这里的'上辈子'是'三十岁以前'?”

要不是啥,迷信语言里的上一次轮回?另外,都模模糊糊地希望“下辈子”如何如何,“这辈子”不好好干,“下辈子”还是牢骚遍地,哀叹冲天。对不对?

“那,'享年'与'年仅'有什么讲究?”

“六十甲子”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即“文化义”的“一生”,也就是说,这六十年是每个人“该有的”,出现意外,只能说“年仅”----自己的都没走完。

过了“花甲”的人生即俗话说的“下辈子”,是“多得的”,这时候“走了”才能称作“享年”多少多少岁。

“噢~~~……还别说,你这扯得挺圆。”

如果连这些基本的“文化”都不知道,不仅古代的诗词歌赋读不通,就连现在的流行歌曲都难咂出来味。

“举个例子?”

比如下面这首歌。

“……半生江雨如孤舟,新人来,旧人走~。半生浪荡,何来一人共白头~。半生江南似鼓楼,旧爱恨,一笔勾,哪如听天随缘,笑饮红尘酒~~~……”

这词的意境好美,含义也丰富!“似鼓楼”描述的情境,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交错感是一个级别!

还说明啥?说明:唱歌的人,有三十岁左右甚至以上了----也就是懵懵懂懂、糊糊涂涂的“上辈子”(半生)临近或业已结束,并且回首过往,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情感,不舍的怀念、难释的感伤等等等等。

“你不说,我还真就模模糊糊的,似懂非懂……”

我懂的也不多,非常有限。有时间来海南自贸港旅游,嗨玩畅耍牧信设计引路的无定版不重样自由行,咱们一起或者一块与大自然约会,尽情聆听受教,----她啥都清楚明白!

斯人已逝还可以怎么形容(享年与年仅上辈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