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在长安城里唐懿宗李漼登基的同时,两千里之外彩云之南的南诏国也换了国王,名字叫做世隆。

南诏地处云贵一带,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元年间以来,就是大唐的附属国。一百多年过去,随着大唐帝国的摇摇欲坠,南诏国也有了想法,不时地制造点小摩擦。

这次,大唐老皇帝驾崩,小皇帝登基,御使免不了到南诏宣布这个重大消息。没想到南诏国王世隆勃然大怒:“俺们南诏老国王也驾崩了,你们不来吊孝,反而让我们去你们那里吊孝,门也没有!”原来大唐使者都是上宾,这次直接被赶了回去。

唐懿宗即使再昏,可是宰相们不昏,听到使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肺都气炸了。特别是这南诏国王竟然叫做“世隆”,大唐最英明的两个皇帝,一个李世民,一个李隆基,这家伙一点也不避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两国开战!

脸皮撕开了,也就无所谓了。世隆干脆直接称帝,爷还就不和你们大唐玩了,爱咋咋地!值得注意的是,世隆改的年号叫做“大礼”,后来改为“大理”,也就成了国名。对了,这就是金庸小说里那个六脉神剑的大理国。

南诏国也不是善茬,向北打四川不好打,那就南下,一股劲攻占了大唐安南都护府的占城,也就是现在越南的河内,曾经是我们的国土。大唐云贵一带防务薄弱,没办法只能从全国各个藩镇调兵,轮流驻扎,防范南诏。

公元863年,朝廷从徐州抽调了800名士兵,驻扎在广西桂林。对了,原来徐州是武宁军节度使,银刀军之乱后,朝廷直接把徐州降格,成了徐泗观察使。这800士兵,朝廷说好了,三年就可以回家。毕竟,广西桂林当年远不如现在的青山绿水,是发配犯人的瘴疠之地,没有人想去受那个罪。

这批士兵,朝廷没有军费,由原单位负责。一晃三年过去了,士兵要求回家,原单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表态,没钱安置他们,希望老铁们发扬风格,再干两年,以后单位有钱了一定加倍补上待遇。

又过了两年,公元868年,800士兵已经在桂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过了足足五年的苦日子,家里的老爹老娘快要死了,老婆孩子都不认识了。于是,他们又申请,请单位领导徐泗观察使兑现承诺:我们要回家!我们要看看父母孩子,我们要过父亲节!

这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也是照着一只羊薅毛,直接回复:还是没钱招募你们的替代者,反正第二轮就剩一年了,你们再发扬发扬风格,再干一年得了。一年之后,单位肯定会给你们升官发财!

长官言而无信,800士兵彻底怒了!他们的头,叫做都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反而要军法处置几个领头的。每当军乱的时候,首领是最危险的,如果不及时随波逐流,脑袋马上就会成为乱兵的祭旗物。

三把手都虞侯许佶和9个好哥们率先发难,挥出了唐末之乱的第一刀,一刀砍下了都将的人头。对了,都将的名字叫做王仲甫,这是大唐帝国崩溃中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这许信带领800士兵,共同推选粮料官庞勋为都将,大伙儿一起打开仓库,夺了兵器,浩浩荡荡一路向北,踏上了回家的路。1100年后,武汉城里也是几个哥们,打响了第一枪,和这个有相似之处。

许佶后来没有什么出名的事迹,庞勋倒是风光一时。许佶不愿为头,可谓是个高人。而庞勋作为粮料官,因为威信高,被推为头头,可见财务的重要,平时会为人,肯定人缘好。八百士兵,从广西,入湖南,过湖北,到江浙,最后回到徐州,一路上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动摇了大唐帝国的根基。

长期在外,不让回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家的向往!回家的渴望,就在那不远的前方!八百标兵奔北坡,我要过父亲节!谁不让我回家,我和谁拼命!这就是庞勋之乱,曹州的黄巢密切关注着这一切,十年后他反其道而行之,一路向南,发展壮大后,再沿庞勋的线路杀回去,直到攻入长安。

唐王朝的最后一战(八百标兵奔北坡)(1)

隋唐骑兵

唐王朝的最后一战(八百标兵奔北坡)(2)

战乱图景

唐王朝的最后一战(八百标兵奔北坡)(3)

父亲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