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再婚家庭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相处不和睦、甚至再次离婚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婚家庭的烦恼感悟的说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二婚家庭的烦恼感悟的说说(向阳的日子再婚的家庭)

二婚家庭的烦恼感悟的说说

为什么有那么多再婚家庭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相处不和睦、甚至再次离婚呢?

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想过,仍然想不明白。昨天看一部电影——《向阳的日子》。

一个叫张向阳的小男孩,在一岁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再婚,他跟着奶奶生活。十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他父亲张恒远把他接回自己家。

再婚妻子慧娟不高兴地说:当初结婚的时候,你说孩子不跟我们住,跟他奶奶住的。

张恒远走出房间,在院子里喊话说:现在我妈去世了,难道你让我儿子也跟着去死吗?!

没有出现他的人,没有表情,只听到他的这句话,应该是对妻子不满的。

从此,夫妻两人总是不太对付,妻子总是指桑骂槐地说张恒远、骂张向阳。

作为父亲,张恒远是合格的,虽然刚开始没有照顾张向阳,但是在接到家里后,他用心用爱去融化这个儿子的心。

也就是张恒远不指责妻子的偏心、不揭穿张向阳的错误,用默默地行动,一点点融化着儿子冷漠的心,感化着妻子固执的心,用爱连接了那个家,让家里再次充满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不长,张恒远为了挣更多钱给家里盖新房子,去了外地,最后因事故而死。

也就是在他离开家之后,原本欢乐的家再次因为误会变得阴云密布。张向阳离家出走去寻找父亲,那是他唯一可以相信和依靠的人,他和后妈以后弟弟妹妹间永远隔着什么,无法让他安心在家。

《正面管教》里说,每个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都是有需求的,无非就是一种归属感。尤其离异单亲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他们更需要一份“归属感”。

影片里出现过两次张向阳在荒野慌乱找寻什么的幻境,我认为那就是代表着他的不安全感和无所依靠的脆弱内心。

在他奶奶去世,后妈烧奶奶衣服的时候,他抢了不让烧,把奶奶的衣服披裹在身上,坐在山坡上发呆,他是在感受奶奶最后的气息和温暖,那个他十年童年生活里唯一的依靠。

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再婚很难,很大一个障碍就在孩子身上。

特别有钱的人家可能不会再乎多个孩子,过去特别没钱的也没必要在乎孩子多少,但现在大家都处在一个没有很有钱,但是又有点钱,努力一下可以拥有更多的状态里。这时候多一个孩子就会很影响未来生活质量的走向。无论哪种情况下,和睦温馨的总是少数的。

大城市情况不知道,但在我们这个县城里,想再婚,都会提前问问有孩子吗?男孩女孩?跟父亲还是跟母亲?这类问题再寻常不过,每次听到非常反感,感觉孩子不在被他们看作是一个人,而成了一个会对他们生活产生影响的物品。

有一个朋友,离婚带着男孩,刚开始年轻,有很多人介绍对象,但是每次得知孩子会一直跟着她的时候,就说不行,要是女孩还可以考虑,男孩压力太大。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在心里鄙视地骂娘(她真不是粗俗的人,相反是一个读很多书,通情达理的人,但是她实在看不惯这些男人小气计较的心胸),她心想自己孩子学习优秀、自律、善良,谁指望他们养了,鼠目寸光的人。

不怪朋友生气,她也知道,这个县城的现实,收入低,房价高,一套房子就够一家人受的。但是她不能理解的是,人为什么不可以先从“情”上来考虑事情,而总是屈服于现实?所以现在她根本不接相亲的茬了,自己有能力养活孩子和自己为什么要去面对一个计较的功利的男人找别扭?自己和孩子现在反而日子越过越有规律,生活蒸蒸日上了。

这是未能再婚的人,孩子的问题,还有已再婚的家庭里孩子的问题。

夫妻两人都是再婚,丈夫带的一个男孩老大,后来再婚又生了一个儿子老二。妻子对老大和老二的区别是明显的,对老大总是挑剔,一副嫌弃的样子。其实我觉得这跟《向阳的日子》里有点像,也并不是妻子完全不能接受孩子,而是做丈夫的对这个妻子不好,两人的心没在一块,所以两个人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搭伙,就容易产生排外,“既然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我要接纳你给我带来的关于这个孩子的一切负担?”或许这就是那个妻子的感受。影片里那个妻子接受张向阳是从她发现在危难之时她是那么在乎自己的丈夫,而丈夫在事后对她深情地注视,使两个人感受到了彼此的爱,也就是这“爱”让他们不再计较、排外。

宋丹丹演过两个电视剧,关于再婚家庭的,就是《家有儿女》、《家的N次方》,再婚家庭里的矛盾都被包容、爱、理解一一化解,尽管过程艰难,但再婚家庭同样获得了幸福欢乐。幸福哪有现成的,不都是经营出来的嘛!

所以说人和人能相遇相知相聚,为何不可以和睦相处,共赢幸福?

可能人们会说这是影视剧,现实里不可能处理这么好。而我认为,事在人为,想处理好是完全可以的,只是大人需要思考、成长,否则无论是不是再婚家庭,不成熟的父母永远在伤害孩子的心理。

所以啊,唯有“爱”才是克服一切困难和化解一切矛盾的良药。并不是一个再婚的家庭里容不下一个孩子,而是这个再婚家庭里彼此之间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存在,不是孩子多余,而是大人没有成熟,不懂“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