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中 ,你能想象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仅识得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体,还在高考时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吗?

高考后还被川大破格录取,为其制定了一对一的培养计划,可就是这么个“偏才”、“奇才”,却被自己的导师评价:“他太浮夸了,靠不住”,于是便向校方递交了辞职信,决心不再教他。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1)

另辟蹊径,一鸣惊人

2009年6月17日,一篇名为“高考阅卷精彩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被疯狂转载。

起因是一名自称高考阅卷老师的网友发文,称他在语文评卷组发现了一篇用甲骨文书写的命题作文。

该网友称“在发现这篇作文时,阅卷老师陷入了沉默,因为老师并不认识这些字,就更别提读懂了。

于是他将这篇作文交给了组长,可组长也是一脸茫然,之后在质检组检查过后,更是惊呼“这简直就是天书,根本看不懂”。

由于规定,这篇作文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被这位网友爆出来。这名网友还说“这篇作文震惊了所有语文组的评卷老师,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最后也只得出了一个粗略的结论,这篇作文中不仅运用了甲骨文,还有大篆和青铜铭文等古文字体,但具体的内容,还需要专业人士帮忙翻译”。

于是质检组便请来了四川大学的甲古文教授,帮助他们将这篇甲骨文作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进行打分。

而知道这一事件的网友,好奇心更是被调动了起来。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2)

这个学生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对古文字有多少了解,才能用甲骨文写作文?难道他不怕得0分吗?

随着大家的不断挖掘,终于在6月23日这天找到了这篇作文的主人——黄蛉

黄蛉是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的复读生,第一次参加高考的他成绩并不理想,于是决定留在本校复读。

在找到黄蛉后,这个大男孩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恃才傲物,反而神情内敛,安静又低调。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会选择用甲骨文写作文?”时,他回答道“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高考,所以我深知高考的残酷性,每年的考生千千万,面对这么多的试卷,老师不可能字斟句酌的去判定每一个字,而且我也怕自己的作文不够出彩,所以为了让老师注意到我,我只能另辟蹊径”。

在被问道“为什么会学习古文字?当家里有人教他时”黄蛉则回答“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打工人,也没有多高的文凭,我之所以会喜欢古文字,还是因为一张海报”。

据回忆,黄蛉与甲骨文的相识缘于高二,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幅奥运会宣传海报深深地吸引了黄蛉的目光,海报上那弯弯曲曲的字体,更是让黄蛉“一见钟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蛉四处请教这种字体叫什么,直到他的语文老师为他解答了迷惑“这是甲骨文”。

语文老师名叫蒲体超,蒲老师在看到黄蛉对甲骨文如此感兴趣时,顿时就有了“知己”的感觉,于是在蒲老师不断地熏陶下,黄蛉对甲骨文更是日渐痴迷,就这样,两人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3)

蒲老师对甲骨文的讲解生动又详细,让黄蛉总是听得如痴如醉。甲骨文在当时只有1000多个字,而黄蛉已经掌握800多个字了。从这也能看出,黄蛉对于甲骨文还是有一点天赋的。

随着不断的学习,黄蛉为了可以更好的记忆了解甲骨文,就将一些日常用字都用甲骨文书写,记笔记会用,写日记会用,就连同学给他的毕业手册他都会用甲骨文书写对同学的寄语。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觉得黄蛉特别的厉害,而黄蛉也因为同学们崇拜的目光而沾沾自喜。

就在高考时,黄蛉更是决定全力一搏,在那短短的二十分钟里,黄蛉用甲骨文完成了一篇800字的命题作文。

当黄蛉因他这大胆的决定而忐忑时,时间来到了6月25日,黄蛉和家人查到了他的高考分数——428分,比黄蛉预期低了40分。而作文更是只有“6分”

对于黄蛉作文只有6分,专家组给出了解释,“黄蛉同学用甲骨文写作文,并没有违反规定。只得到6分是因为在专家将黄蛉同学的作文翻译过来后,发现作文的内容与命题《熟悉》并不相符,存在跑题的现象。”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4)

对于这个解释,黄蛉表示“早在决定用甲骨文时,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会以最成功的心态坦然地接受这次的失败”。

而这个分数也导致黄蛉上不了本科,只能选择专科。不过黄蛉却因为这篇甲骨文作文迅速走红,在网友得知这件事后,还给黄蛉冠上了“古文字达人”的称号。

随后网友也对这个高考失利的“古文字达人”产生了担忧,他将何去何从呢?

柳暗花明,大学圆梦

虽然黄蛉高考失利,但凭借着这篇作文,黄蛉还是得到了一些学校的赏识,例如西南财大天府学院、湖南大学等,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而黄蛉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试一试,一是因为这个研究中心有过破格录取的先例,二是研究方向与自己比较匹配。

于是黄蛉来到了上海,拜访了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刘钊教授

刘钊教授在看过黄蛉的作文后表示“你很有这方面的天赋,也很努力,我很感动当代高中生还有人能踏下心学习古文字、钻研古文字,就是因为有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一代,我相信古文字这一领域,永远不会没落。”

但随后刘钊教授又说:“黄蛉在古文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知识认识的不够全面,很多字了解得也不够准确。”最后刘教授在综合考量后,并没有录取黄蛉。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5)

但在离开前,刘钊教授还是送给黄蛉一本《古文字结构学》的书,并嘱咐黄蛉“上了大学后,一定要将古文字的基础打好,这本书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发邮件问我。如果以后有考研的打算,可以随时向我咨询,或者考在我的门下。”由此可见,刘钊教授还是肯定了黄蛉在古文字方面下的功夫。

这一次的行动并没有成果,而在其他学校的面试中,黄蛉也表现得并不出彩,所以几所大学也就相继地放弃了黄蛉。

就在黄蛉觉得大学无望时,却接到了教育局打来的电话,原来四川省的一些古文教授在知道黄蛉后,不忍其被埋没,于是决定对他进行一场专项考试。

考试过后不久,黄蛉就接到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录取通知。黄蛉终于凭借着甲骨文敲开了大学的大门。

2009年开学季,备受大家关注的“古文字达人”黄蛉,终于出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新生开学典礼上。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6)

上了大学后的黄蛉依旧热度不减,很多媒体都追踪报道他的后续,这也导致黄蛉一直期盼的“平静生活”被打碎。而在这件事中,黄蛉的语文老师也是深受其害,很多人都猜测,黄蛉用甲骨文写作文是老师在背后替他出谋划策,各种舆论压面而来,最后这位语文老师只能远走他乡,去国外教书。

可老师的离去并没有将黄蛉拉出媒体的视线,反而在2011年,一篇报道再次将黄蛉推向风口浪尖。

教授辞职,光环破碎

在锦城学院就读的黄蛉,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古文化方向,而是汉语言专业,虽然专业不同,黄蛉还是得到了校方的全力培养,但毕竟资源有限。

于是在两年后,经过锦城学院和川大的协商,决定将黄蛉转入四川大学的历史文化学院。就这样,黄蛉成为了一名双一流大学的历史系学生。

对于晚到的黄蛉,同学们都很好奇,刚开始黄蛉还会否认自己是网上的那个“古文字达人”,但后来由于事件的再次报道,同学也都从电视上认出了他。

在之后,同学们总是拿着一些古文字来问黄蛉是否认得,还让黄蛉教他们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名字,但有些字黄蛉也不会写,所以他只能自己编一个,索性同学们也不认识甲骨文,这件事也就算圆满的过去了。

来到川大后的黄蛉非常受校领导的重视,川大和锦城学院联合为黄蛉制定了一份一对一的培养计划,川大还将已经退休的教授何峥返聘了回来,专门对黄蛉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7)

但好景不长,在媒体的鼓吹下,黄蛉还是渐渐地迷失了自己。

黄蛉本身就是破格录取,所以各科知识都有所欠缺,本应该努力学习将知识补足,但成名后的黄蛉却不思进取,整日流连在聚光灯下,沉醉于别人对他的赞美。

而川大为他返聘何峥教授的事情,更是让他沾沾自喜,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低调内敛的黄蛉,现在的黄蛉热衷于接受各种采访,向更多的媒体诉说自己的故事。

时间长了,黄蛉根本静不下心学习古文字,他整日心浮气躁,胡想连篇,对教授的劝导更是无动于衷,在之后的采访中,黄蛉更是大放厥词,称自己会读《文心雕龙》,正是这句话引得何峥教授决定放弃黄蛉。

据何峥教授所说“我教他的是先秦时期的文化和古文字方面的知识,但他在采访时却信口开河说自己会读《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家著作,它所评论的对象包括易经、论语、风雅颂、文赋、楚辞、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8)

就算是中文系、汉语言系科班出身的人,读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他却说会读这本书,根本就是在吹嘘自己。”

之后何峥教授还评价黄蛉“这个学生太浮夸,不靠谱,我教了他两年,但他在古文字方面一点进步也没有,就算是个普通人,专门学习两年也能赶上他的进度了,在甲骨文方面,我并没有看出黄蛉有多大的造诣。而且他不止笨拙,还不懂得虚心求教,我把每个知识点都详细的讲解给他听,可是他从来没有认真学习。”

随后何峥教授便向川大校方递交了辞职信,称“交不了这个学生,至于以后谁来教他,我不会再管了。”

事情发生后,虽然学校并没有说什么,但之前专门为黄蛉定制的培养计划却再也没有实施过了,卸去一身光环的黄蛉,又变成了那个普通的学生,可他的初心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而对于黄蛉导师辞职这件事,社会上的异议更是不断,有人觉得像黄蛉这种“偏才”,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毕竟像这样的人才少之又少,国家应该加大培养力度,正如川大领导所表示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不应该一概而论,要让学生将“个性”转变为“特长”。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9)

还有人认为,学校应该给予“偏才、奇才”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有人则持反对意见“如果黄蛉可以用甲骨文写作吸引老师的注意力,那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的同学也可以用别的语言呢?那这样考试还会有人遵守规则吗?而且黄蛉在拥有好的资源后,还不珍惜,更是浪费了大家的心血。”

“黄蛉拥有着顶尖学识的导师,但他却不思进取、学术不精,只是一味地在聚光灯下展示自己,拥有着别人梦寐以求的资源却不珍惜,真是怀疑当初他是怎么想到写甲骨文作文的。”

也有人觉得“高校进行破格录取是对其他正常考生的不公平,每个学生都是经历三四年的寒窗苦读才考到高分,上了川大,如果仅凭一个特长就可以上川大的话,那大家都去学习特长好了,谁还读书呢?”

随着事件的发酵,可能黄蛉自己都没有想过会有现在的结局,当年他仅凭一篇甲骨文作文杀出重围,顺利被双一流的大学看重接纳,今天的他,却因为当年的初心不在,而泯为众人,更是引起争议不断。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10)

如今的黄蛉没有了“古文字达人”这一光环,也没有另辟蹊径的出路,彻底沦为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活成了现代版的“伤仲永”。不知道午夜梦回间,黄蛉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机会,以至于到了被导师放弃、被媒体批评、被大众质疑的地步。

我们说选择学者这一条路,就是要比常人更懂得定心,享受得了孤独,扛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如果黄蛉当初能安下心跟着导师学习,或许现在的他已经是受人尊重的学者,周围也满是鲜花和肯定。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学者,就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刻苦地钻研才能成功,就像诗里所说“一朝顿悟,发现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结束语

在高考的常规选拔机制中,我们总希望可以有“奇才”的出现,但当“奇才”出现后,过高的关注度往往会使得他们飘飘然,在当他们与我们的期望值不符后,我们又会快速的收回目光,以至于奇才突然跌落神坛。

川大历史系收理科生吗(09年甲骨文考生)(11)

在黄蛉的这件事中,我们应该反思,过度吹捧对于一个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少年真的好吗?过度吹捧使黄蛉迷失在掌声的世界里,沉醉于夸赞之中,以至于他忘记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再也看不清过去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