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语文、数学试卷有什么特点?出题思路有什么调整?对新高三年级复习又有什么参考?昨天考试结束后,本报邀请石家庄市第二中学两位语文、数学备课组长对今年的高考语文、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点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怎么有效分析高考题?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怎么有效分析高考题(名师评析高考试卷)

怎么有效分析高考题

今年高考语文、数学试卷有什么特点?出题思路有什么调整?对新高三年级复习又有什么参考?昨天考试结束后,本报邀请石家庄市第二中学两位语文、数学备课组长对今年的高考语文、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点评。

□本报记者 安迪

●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传递中华文明之美 高扬立德树人之旗

点评老师:刘秀丽,石市二中高二语文组备课组长

2020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在万千期待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从思想价值导向来看,整套试卷都传递着中华文明之美,体现了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论述类文本讲述的是“孝文化”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实用类文本讲述的是带动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新基建”,文言文的主人公是千古奇才苏轼,语言运用是中国印章艺术和中国航天探测,作文材料则是圣主贤臣之美谈,紧紧围绕中国经典故事以及今天的新鲜故事进行选材。试题紧贴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很好地体现出“时代是出卷人”的命题理念。

从思维发展提升来看,整套试卷命题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实用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新基建”与抗击疫情的关系;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考查学生对小说写作手法的认识。而作文更是直接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材料中对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客观性陈述,以及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素材的同时,进行人物品评,表达自己对三个不同角色的感受和评析,引导学生关照自我个体发展,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从题目设置类型来看,试卷结构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今年的试卷结构及试题模块与2019年基本一致,同时,稳中有变,体现着高考试题的发展性和创新性。这些年全国一卷作文材料大多以时事为主来完成材料的讲述,今年再次回归传统作文材料,很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鉴于此,新高三的备考依然要坚持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策略,认真落实各专题模块,加强阅读教学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对中华传统文明之美的感受,培养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新高考平稳过渡中,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突出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

点评老师:吴立勋,石市二中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围绕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体现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突出对关键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从试卷整体来看,难度较2018年和2019年有所降低;有较好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

考查规律不变。高中数学中的主干知识,依旧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坚持“重点内容突出考,主干知识频繁考,次考点轮换考”的考查规律。以理科数学为例,对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知识考查的试题都是“三小一大”,对函数与导数知识考查的试题是“两小一大”,概率统计知识考查试题是“一大一小”,对三角函数和数列知识考查的试题分别是“两小”和“一大”,分值总和占比约为百分之七十五。

层次递进,有较好区分度。试卷每种题型都以中档题为主,起始题目难度较低,但落点较高,例如理科12题考查学生观察力、运算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一定要求;理科第16题以三棱锥展开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以及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理第21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分类与整合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有较好区分度。

突出能力立意,强化素养导向。今年高考试题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考查贯彻整套卷始终。以理科为例,第3题重点考查数学抽象能力;第10题、16题、18题重点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11题、12题、21题重点考查推理论证和运算求解能力。

体现应用能力考查,增强实践性。试题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文科第3题以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文理第5题以生物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数据求解回归方程模型,体现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文科第17题以工业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概率和统计知识分析处理数据能力,同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