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最能体现武松个性的细节(慢性进阶的行者武松)(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品读《水浒》,我相信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电影,大家肯定都被一个人吸引过——行者武松,又名武二郎,天伤星,梁山第十四位好汉,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受朝廷招安后随宋江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功赫赫,因未回朝廷受赏,被封为清忠祖师,后于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我们依稀记得三碗不过岗的热血沸腾、与大虫搏斗的酣畅淋漓、为哥哥报仇的正义凛然、走上梁山的侠肝义胆,如此这般的武二郎,不就是男儿本色、英雄本身吗?

然而今天我再来谈及儿时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时,却发觉他身上其实有很多矛盾,比之鲁达大师级的完美、李逵从始至终的真实以及林冲优良教养下贯穿一生的隐忍,武松也有自己的稳定人格,且可谓是矛盾人格。

你看武松的风格,他有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豪情,也有极其容易被感动的柔情;有说做就做的魄力,也有自觉卑微的无奈。有人说他是顶天立地的真男儿,也有人说他是极端自恋型人格。

我想说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夹杂着人性的复杂,你说武二郎极端自恋,可他并不是花拳绣腿,你说他是真男儿,他也有谄媚的一面,我认为武松的一生可称之为慢性进阶,即遇事他总有自己第一时间的主观判断,随后采取行动,在事情有了结果后他再回过头消化,进行二次判断,不如就着本文,我们一起看看武松是怎样一位慢性的进阶型行者,他又是怎样的总后知后觉。

01

没了主意与胆大心细

不知大家可还记得武松打虎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我们知道,是因为他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虎,执意要走夜路,最后真的遇上了,没办法,那“狭路相逢勇者胜”,打吧。而根本原因是他想念哥哥,马不停蹄的想见哥哥去。

从这一根本原因细溯,我们又了解了一个事儿,一年前武松在清河县醉酒打了人,以为打死了,跑了,一直在柴进庄上避难,这会儿才知晓那人没死,就有了要回去找哥哥的心思。

我们看这一件事武松的处置,打死人了,跑,跑的远远的,这和后来替哥哥报仇后要主动报官的打虎英雄,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什么?这时候的武松脑子里是没有主意的,只有害怕吃官司这一个念头。

再看让人们记住武松的景阳冈打虎。我们太过着迷英雄了,所以总是一遍遍的沉浸武松打虎展现英雄气概的盛大场面,而忽略了英雄打虎前的细节铺垫、心理描写。你仔细想,他是有过几次犹豫的,看见榜文,下意识反应,要不回去吧,不行,回去岂不被嘲笑,如此反复多次,才又坚定了继续走的勇气。

接着,大虫出现了,爪子一搭,武松喝下的酒全当冷汗出了,这说明啥,武松又没了主意。并且随后的动作其实也没想象中优雅从容,而是闪躲、用哨棒打虎还打到了树上,把哨棒给折了、不得已又开始用半截棒子加拳打脚踢对抗,索性最终是英雄胜利,不然结果难以想象。你看,我们曾经看似毫不费力的武松战胜大虫,其实是英雄用尽全力的在拼命保命。

再看让人们对武松性格看法不一的血溅狮子桥。在得知哥哥是被毒妇害死时,武松怒从心起,一口气杀了毒妇、西门庆,这时武松还做了个事,要报官,喊来邻居作证,有人说这是自恋人格的显化,要让人知道他做了什么、成果如何,就像他打虎一样,带有自立牌坊的性质,有人说这是真男儿,哥哥虽走了,但一定要让人知道,武大郎家不是好惹的。

我觉得这二者的说法,都对,又都不对,在这种情况下 ,说武松没了主意倒是真的,在没接触官府之前,打死人了,慌乱脑子里的想法就是跑,逃跑,而在因打虎得了个编制后,有了官府概念,慌乱中脑子里的想法是报官、一人做事一人当。

这其实是很符合人的想法的,随便他打虎厉害,还是打人厉害,终归他脑子里有什么才会想怎么做,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武松并不是自恋的炫耀功绩,也不是给哥哥死后立个生猛牌坊,而是一个八尺男儿带着委屈故作镇定的不知所措,他需要被理解,他需要有地方安放他的没了主意,虽然看起来他主意很正。

真正让武松称得上胆大心细是慢慢显露的,首先是智斗孙二娘这里,鲁智深没躲过的蒙汗药,武松躲过了,不光躲过了,还差点要么孙二娘的命,可谓极其胆大心细了。

如果说血溅狮子桥是亲情缠绕,还体现不出胆大心细,到了血溅鸳鸯楼的前后,武松则是彻底的释放了这一天性,听说施恩的快活林被蒋门神抢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应承下来就要去打人,完全不问对方身高几许、样貌如何,吃饱喝足去揍他就是了,而且他不直接打人,先要酒,一堆挑毛病了,挑进来了蒋门神,这才开打。

到了张督军这里,更不必说,没有怒发冲冠咋咋呼呼的冲进来,先确认了张督军在哪里、在干嘛,来了后就站到了屏风后,等了会才出手,出手即稳准狠,以至于张夫人还以为丈夫喝多了,让人上楼查看,这就很武二郎了,并且是越来越武二郎。

02

不为所动与容易感动

武松身上的特性,放在鲁达身上不会成立,放在李逵身上部分成立,就像他们同样的对于女色不为所动,但对于其他恩情则会有不同的触动,我们且看不为所动与容易感动这一矛盾性。

鲁达大概是天生宅心仁厚,就是要修得正果的,所以与他有交集的女子,都是受大师庇护、保全的,而李逵几乎与女子没什么交集,他的斧头倒是有,到了武松,完全不一样,先是因为哥哥被嫂子毒死,武松已然知晓“最毒妇人心”,再到张督军养娘玉兰那里,武松算是被女子伤透了心,区别于前两者,武松不是直接就屏蔽了女色,而是他遭遇的都不是对的人和事,他是被迫不为所动,甚至带了仇恨。

再说为什么同样会被恩情打动,武松却又那般与众不同。鲁达从出场到离开,从始至终独自一人,他是个有大爱的人,应该也有很多感动,但就像他粗线条的性格,我们看不到他的夸张,并且多数时候其实都是他在感动别人。

李逵呢,大概只对宋江五体投地,觉得宋江是除母亲外最对他好的人,所以他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以至于最后真的陪着宋江喝了毒酒一命呜呼。

武松呢,武松对恩情其实是缺乏判断力的,看似五大三粗,实则非常容易被感动。也许因为从小生活在底层、与哥哥相依为命的原因,他的防心很重,但正因如此,他又很容易破防。

大家知道,柴进一向喜欢收留江湖人士,武松最先的出场就在那里,不足为奇,那柴进为什么喜欢收留他们?收留了做什么?自然是作为打手,至于武松想没想过自己留下的原因,我们不知道,反正武松还是挺愿意呆在那里的,说明什么?柴进的招待让他感动,愿意留下。

再说见到哥哥后,彼时的武松打虎英雄,还做了都头,一是风光无限,自然欢喜的不得了,哥哥一如既往的对他好,嫂子也对他好,武松感动的不行,要好好报答哥哥,希望他别那么辛苦,甚至爱屋及乌的还给嫂子拿了彩色段子让做衣服。

此外,我们也知道,武松与张青孙二娘关系很好,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蒙汗药事件有了交集,张孙二人十分敬仰武松的豪情,知晓他的遭遇后,更是万分理解,当下就说以后他就是他们的亲兄弟,武松自然感动,管他蒙汗药还是人肉包子,这两人从今往后就是他的哥哥嫂子了,等到第二次再相遇,张青孙二娘更是给武松指明了接下来要走的路,这番再不感动的难忘大恩,更说不过去了。

还有施恩、宋江,到了这里,我们发现了,其实收买武松太容易了,如果说张青孙二娘确实是仰慕武二郎,也确实同情他的遭遇,那么施宋二人却未必如此,就是很典型的知道你有武艺,给你钱,喊你句英雄,希望你能帮忙做事,但从武松角度,那就是大恩大德,怎不肝脑涂地。

你看这不为所动和容易感动二者的矛盾性,好像并不对立,只在武松身上成立,这也说明底层出身英雄的可悲性,任他人高马大,缺的是真正的关心爱护,要的是认可尊敬,伤透了心也就不为所动了,还能被感动,就愿意追随左右。

03

生性傲慢与自觉卑微

如果我们十分关注武松的一些细节,就会发现,他的矛盾性还体现在极度自大与自觉卑微上,也正因这个矛盾性,让武松这个人离我们生活更近了。

我们说极度自大就是极度自卑,而自卑到了尽头,一定程度上就变得狂妄了,武松也不外乎如此,你看他在不同的人面前,有时会有很多种形态。

比如在景阳冈这里,面对店家酒保三番五次的劝诫,说是“三碗不过冈”,说是山上有大虫,夜里就别上去了,好多人被害了性命,武松是什么姿态,一听只能喝三碗,他急了,立马喝了十五碗,至于大虫,武松更是从一开始就没相信,听得多了,甚至说老爷才不怕之类的话,还说店家让他留下来过夜,是想谋财害命,非常傲慢,还胡乱猜忌别人的好意。

再看刚出场时,他住在柴进庄上,正取火煮药,被宋江不小心一脚踩翻了木柴,当下就变脸了,还说话挤兑柴进,觉得柴大官人什么人都收留,十分无礼、姿态傲慢。

再有他被押送到了大牢,犯人们纷纷相劝让他使银子免除一百杀威棒,他不,他不光不听,他还蔑视这些同牢犯人,自觉高他们一等,十分傲慢。

那又是什么让他自觉卑微的?我们看,武松并不是鲁达,不是喊爷爷,对谁都是爷爷,也不是只要瞧的上对谁都称兄道弟,也不是林冲,对谁都有那么些修养,都含有礼貌,武松是被选择的那个,而他的自大自卑是随被选择的那方而转变的。

柴进不报及时雨名头,宋江就是个得罪人家武二郎的笨蛋,报了名头,就是哥哥及时雨宋公明宋江,接着还要拜上一拜;张青孙二娘不报上知晓武都头名号的话,孙二娘就是个狠心泼妇,分分钟武松就要取她性命,一番熟络,变成了你们就是我的亲哥哥亲嫂子;施恩要是不给武松周全,就是个坑人的营拨,给了武松好处,武松在施恩父亲面前都以小人相称;更别提有幸被张督军赏识,且不说是个奸计,就当时而言,武松是自觉卑微,兢兢业业,发誓肝脑涂地。

种种事件串联起来,你会发现,武松不像鲁达,他其实没有明确是非观,让他自大自卑的也没有明确界限,他接受不了的就是不好的,他能接受的,管他十恶不赦还是怎样,就是他武松发自内心要去捍卫的。

我们不是说这种矛盾性不好,恰恰多数人身上都有这种特质,而是说换个角度来看武松,他不是只有表面种种的大快人心,而是在大快人心背后隐藏着很多相反的东西,那恰是武松在遮掩的挣扎。

04

快速出手与慢性成长

纵观武松一生,可以发现,英雄有英雄的难,你看他每次遇到事情,二话不说,先做再说,出手非常快,但他是胆大心细的快,就像他说话,他能忍的事,不多,想到了就做了,觉得不爽,就说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武二郎,我认为他是个慢性成长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事情,他是在做了之后才悟的,不是彻底的“谋定而后动”,也不是做着做着想明白了,而是做了,有结果了,再想,才明白了。

我们看开场,他打了人就跑了,后来发现人没事儿,那跑什么呢,回去看哥哥吧;再看打虎,人家店家千叮咛万嘱咐别上山,说了好几遍,越说他越不耐烦,偏要去,去了傻眼了,真有老虎,咋办,打吧,打完了看着挺风光,当时八成他自己都不一定觉得能下得了山了。

再看,在知晓嫂子瞧不上哥哥时,只是叮嘱哥哥晚出早归,也不和哥哥说缘由,武大只当兄弟心疼他,直到哥哥人没了,武松悟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还有张督军冷不丁和施恩要走了武松,平白无故的被那般对好,武松不觉,也不细思,直到被陷害,武松才悟了。

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武松其实本没鲁达那份通透,是在征方腊中,被砍掉了左臂,才觉人生乏味,悟了,什么功名利禄,拒不回去接受封赏了,于是乎,倒算是结局不错,直活到了八十岁。

作为梁山唯一两个最自由自在的人,一个和尚,一个行者,其实颇有共性,又颇为不同,鲁达算是比较通透的一个人,可谓提早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没出家以前,行侠仗义,他也杀人,但不滥杀无辜,他也打人,基本还算事出有因,出家以后,越来越走向“鲁大师”这一人设,所具有的是大爱,行的事是正确的事。

那武松作为天伤星,其实也能说明,一个慢性成长的人,他没办法未卜先知,但他有他成长的意义,经历过了他就会懂。

就像越到后期场面越大,武松的杀戮已由曾经的个人恩怨,到了家国情怀,他一路都在失去,亲人、朋友,但失去左臂,让他更加备受打击,他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了,这次领悟,是武松最后一次成长,也是最大的一次,因为他顿悟了人生。

反观武松这一生,他身上的矛盾性太多了,你喜欢他的英雄气概,也心疼他一路受的伤,你悲哀他没能像鲁达那样圆圆满满,但失去左臂活到了八十岁,也不算是命运薄待了他。

在他的一生中,精彩多过不堪,虽然矛盾多多,但不失为我们赞赏的人,如其星宿,天伤,天伤,他必须得在自己被伤后才能悟,若是仔细回味,我们还是爱极了这个很有个性的行者武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