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博大精深,时常让我们迷惑不解,有些汉字或者偏旁演变至今已经渐失原形。比如,现在常见的“斧”“断”“斩”都有“斤”字,到底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

在说这些字的关系之前,我们先分享一个出自《庄子·徐无鬼》的类似武侠小说桥段的故事,故事大意大致为:古楚国郢都有一人,劳作时鼻子尖上溅上了一丁点白灰,白灰薄如蝉翼,该人大概是一个处女座爱干净的人,于是便请石匠把白灰削掉。石匠“运斤成风”,把“斤”挥舞得呼呼作响,郢都人鼻子上的白灰也被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毫发未损,这刀法可以和胡一刀相媲美了,这郢都人的勇气也不得不让人佩服。

别的我们不说,单说这“斤”字,与现在的计量单位“公斤”“几斤”显然不是一回事。“斤”的古文字字形如下: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1)

甲骨文“斤”字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2)

金文“斤”字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3)

篆书“斤”字

从以上字形可知,甲骨文的“斤”形如上有横刃下有曲柄的斧头,“斤”的本义也就是指斧子一类的工具。但是,至金文“斤”字变得就不那么象形了,篆书更是差别巨大,经过隶书、楷书的演变最后便成了“斤”字。

古代的“斤”可能为一种生产劳动工具,其用途可能是砍伐木材之用,也正因为此,表示砍伐木材或者劈柴的汉字多数含有“斤”字旁,比如折、斫、析、断等等。这也解了很多汉字跟计量单位“斤”无关的疑惑。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4)

甲骨文中“兵器”的“兵”字亦有“斤”字,只不过我们现在则把“兵”字拆解为“丘”和“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兵”字当是由“斤”和“廾”,“廾”表示双手,双手举着可以砍伐的工具,这便是“兵”。甲骨文“兵”字如下: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5)

甲骨文“兵”字

那么,“斤”与“斧”是否有渊源关系呢?有些学者认为远古之时“斤”就是后来的“斧”,“斤”字后来被借去表示计量单位以后,“斤”的原始意义便由新造的“斧”字来承担了。其实,这种说法只说对了一半,“斤”字被借后,其义“虽”由“斧”表示,但是二者确是同时存在的,甲骨文中的“斧”字如下: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6)

甲骨文“斧”字

甲骨文“斧”字左“父”右“斤”,有人要说,即便二者同在甲骨文中存在,也极有可能“斧”是后造出来表示“斤”的。这种猜测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墨子·备穴》中有这样的记载:“斤、斧、锯、凿、镬”,显然二者是不同的两种工具。可见,古人对当时的砍伐工具分类还是比较细致的。

运斤成风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运斤成风的斤)(7)

“斤”用来表示砍伐工具的意思消失之后其义为什么转嫁给了“斧”了呢?这里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当“斤”借用为计量单位之后,我们的祖先索性把类似“斧”的“斤”也称作“斧”了。也就是说,之前“斤”和“斧”大致功用和造型都差不多,正如板斧、鱼尾斧、凤头斧的区别,后来“斤”字借走,二者就合二为一了。

最后,关于“斤”表示重量的另一种说法也值得重视:古人造出“斤”这种工具之后常常会称一下重量,久而久之也就引申为表示重量之意了。这种说法看似牵强,但是也有一定道理的,当“斤”这种东西被锻造出来当作打仗工具之时,古人便会为需要之人量身制作,那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称重量。这种说法你是否同意呢?欢迎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原创声明:本文为字本论根据汉字研究的心得和阅读文献资料所原创,感谢您对字本论原创的支持!欢迎您批评讨论!感兴趣的话请您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