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7月5日讯(勾春然)在炎热的夏季,从文创雪糕的造型精美再到“雪糕刺客”令人心痛不已,这个品类不断刷新着大家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专业赛手”之外,一批“跨界玩家”也在层出不穷地推出各种诱人的雪糕。

比如,海底捞继此前推出燕麦雪糕后又推出了新品“海底捞椰”,由燕麦曲奇做成的“椰子壳”包裹着乳白的冰淇淋;喜茶推出了多肉杨梅、奶茶波波等与喜 茶口味类似的雪糕;跨度更大的是茅台,在“i茅台”APP和部分城市旗舰店内出售茅台冰淇淋,其中原料里兑入了53度的茅台酒;甚至连恒顺醋业也推出了一 款文创雪糕。

为何雪糕品类如此受到企业“青睐”?它到底有何魔力?

“参赛”理由各不相同

各个企业跨界雪糕打得“主意”可能都不一样。有的是为了夯实主业,比如海底捞,将雪糕作为衍生品,融合进“餐 饮”的消费场景中,借此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小红书上,可以看到有消费者晒图并配文,“椰子冰淇淋会成为我再次来海底捞的理由”。

小雪糕品牌(小雪糕火了)(1)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还有三只松鼠,该企业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2021年与蒙牛联名推出的“霸气坚果”系列雪糕,是三只松鼠“聚焦坚果”战略在品牌联名端口的一次落实。通过联名的形式,与外部品牌及产品一同发力,在不同品类中巩固三只松鼠的坚果心智。

当然,也有的企业或是主业发展遭遇瓶颈,需要发展新业务;有的或是以雪糕为突破口,与年轻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

根据恒顺醋业财报数据,2021年其营收同比下降6%,净利润同比下降62%。该企业在2022年6月8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中提到,醋的消费频率偏低,成长空间相对有限。未来收入的增长点除了加速主营醋、酒在电商渠道的拓展,还有其它品类的拓展。

据了解,近期,恒顺醋业上线了一款文创雪糕,有香醋、酱油芝士、黄酒3种口味,每支售价18元,目前该款雪糕仅在线下的恒顺博物馆、线上的“恒顺味道商城”销售,邮寄也仅限江浙沪地区。

对此,有人认为,恒顺醋业跨界不现实,无法与专业生产雪糕、饮品的企业抗衡。也有人认为,不管是生产还是销售,雪糕都与恒顺醋业目前的主业有较大不同,发展前景还要看恒顺醋业的专业化运营程度如何。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表示,醋、酱油等调味品成长空间有限,冰淇淋门槛比较低,且近些年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红利期,恒顺醋业通过冰淇淋跨越到快消品领域相对容易,可通过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以摆脱传统行业的约束。

除了恒顺醋业,贵州茅台也是跨度较大的玩家。据了解,茅台冰淇淋由蒙牛进行生产,原料成分中加入了不同含量的茅台酒,因此售价也偏高,一支茅台冰淇淋在59元-66元,但市场反响热烈。据媒体报道,5月20日,该产品上线后不到一小时全部售空,共计销售额约270万元。

宋亮分析称,茅台冰淇淋或利用冰淇淋作为媒介,拉近茅台与年轻人的距离,为它下一步推出低度酒、果酒、花色酒等产品做准备。

此外,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还补充道,“跨界雪糕”的出现,一方面是企业挖掘用户的存量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在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或者 从资本的角度讲述这方面的故事。企业本身有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品牌联名去做这件事,作为短期营销的手段是可以的,长期来看效果如何有待考量。

雪糕成“天选”产品?

企业的目的虽然不同,但值得思考的是它们跨界为何纷纷选中雪糕这一品类呢?首先是雪糕产品的毛利高。近期,“不要随便拿没见过的雪糕”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背后的原因是雪糕价位的提升。以前超市里普遍都是5毛钱、1块钱的雪糕,而现在已逐渐被高价雪糕所代替。

不过中国科技新闻网走访北京大兴区多家超市发现,在这些超市中,动辄几十块钱的雪糕还未完全成为主流,单价10元以内的雪糕“牌面”更大。

小雪糕品牌(小雪糕火了)(2)

中国科技新闻网/摄

当问起冰柜里摆放的钟薛高是否能带来更多收益时,有老板表示,“卖的是十几块,但是我们进价也是十几块,和其他雪糕比起来利润都差不多”。

而钟薛高创始人林盛在接受采访时曾称,钟薛高的毛利率是比传统冷饮企业的毛利率略高。数据显示,在2021年,传统冷饮企业三元股份(八喜母公司)冰淇淋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31.70%,再对比该企业的液态奶、固态奶业务,产品毛利率才达到20%。

也就是说,雪糕市场中企业或许让利给经销商不多,但企业自身是实打实挣钱的。这或许是跨界玩家纷纷发展雪糕业务的原因之一。

其次,“雪糕是季节性产品,在夏天的消费相对高频,所以一些企业跨界活动选择雪糕,除了毛利原因之外,更可能是符合季节的需求,因而集中发生就会令人产生‘很火’的感觉。”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谈道。

她还表示,对雪糕更有消费需求的也是年轻人、青少年,故此想把握年轻人的心的企业,就会愿意做出尝试。

宋亮补充道:“冰淇淋的发展是多元化、细分化、时尚化、个性化的,所以对于跨界进来的企业,不会受到较强的行业约束。”

但如果是想要将雪糕作为新的增长曲线,真正“攻”入雪糕市场,或许会面临挑战。宋亮表示,近两年竞争的加大以及疫情的影响导致市场环境较为恶劣,特别是电影院、酒店等休闲娱乐场所受影响较大,抑制了高端冰淇淋的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伊利、蒙牛、雀巢和和路雪四家龙头企业凭借资本优势和品牌知名度,产品基本已经覆盖全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目前这四家企业的冰淇淋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德氏、中街、宏宝莱、天冰等企业凭借自身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形成区域强势品牌。

另外,钟薛高、马迭尔等新锐品牌结合新零售发力,也已经成为线上消费的领军企业。

面对如此多拥有强劲对手的市场,知名企业跨界,其品牌知名度或许可以为其增添“光环”,但若真的想在雪糕市场上分一杯羹,首先产品的口味要具备竞争力,比如钟薛高的雪糕相对较贵,但也有老板对中国科技新闻网表示,“因为好吃,所以卖得不错。”

那么在渠道方面,跨界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能否助力他们在新品类上的销售呢?

伍岱麒对此说道:“大型企业,尤其是原来本身是食品饮料领域的企业,已经有着完善的线下渠道网络,无疑在推出雪糕这种新品类时是有一定的渠道优势的。”

而宋亮则认为,部分企业比如恒顺醋业就是利用冰淇淋来开辟新的快消渠道,等时机成熟以后,不排除会做一些其他的快消产品,进而实现它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因此原有渠道并不能为它们带来这方面的助力。

目前来看,大部分跨界“玩家”似乎都处于“试水”阶段,短期的热度容易营造,长期的经营则需要更多积累。未来是否有其中成员在产品、营销、渠道、供应链等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做出“突破”,成为雪糕界“新贵”,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