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下肢、足底青紫、浮肿、巨大水泡,如何跟进护理?

先来看图片。

怎么处理很大的一个水泡 遇到这种大水泡(1)

这些巨大的水泡来自于一个73岁的老年患者,男。既往患者长期在高原居住,有肺心病病史,无糖尿病。

发出这些图片的网友估计患者这是下肢循环不好。

这些水泡看上去真的很吓人,有的已经破溃。网友面对这样的患者直发愁:同仁们,支个招吧!

遇到这种情况,护士怎么办?

先别畏难。

先为患者进行护理查体,进行护理评估。

查体患者下肢足背动脉未触及,无皮温,按压皮肤呈青紫色。

在患者的辅助检查未出来之前,护士评估后,仅是患者的皮肤不完整这个护理问题,就要立即进行上报。

务必要尽快上报护长,主任,护理部。

接下来怎么办?这些大水泡是当务之急。有护理同仁主张:

1、把水泡抽了,先用碘伏消毒,碘伏纱布包扎。

2、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会诊。

患者老年男性,生活在高原,现病史不详,亦有冻伤的可能。

如果是冻伤,创面处理是这样的。

冻伤之创面处理: (早期冻伤)现场救治中,创面仅宜行简单的保护处理,以避免二次污染为主要目的,不应使用有颜色的药物,以免影响后续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对于小的水疱可予以保留,大水疱仅作低位破口引流,尽量保留疱皮的完整性,能对创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冻伤部位经过复温后,可以外涂 1% 呋喃西林乳膏或 5% 磺胺嘧啶锌霜,约 1 mm 厚,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并注意由于冻伤部位可能出现肿胀等,包扎不宜过紧,以防止肢体缺血。包扎中应注意保持创面湿润,避免干燥造成进一步损伤。

患者询问病史,没有冻伤。

这是缺血的表现了,血管B超做了吗?

那先不盲动,还是看辅助检查结果吧,检查结果出来的也很快。

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示,动脉、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住院患者医院内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各级医院逐渐加强对预防护理的关注。

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考虑到静脉血栓栓塞症者,可给予以下三大评估:

1、临床表现评估

患侧肢体肿胀和疼痛是DV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图片中的下肢肿胀亦如是,都出现了大小水泡。如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肢体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严重时会发生股青肿。若血栓较小、仅仅局限于小腿腓肠肌静脉丛或局部侧支循环已建立,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患侧肢体酸胀、肿痛或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红斑或麻木感等表现。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和(或)咳血、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听诊肺部闻及哮鸣音、细湿啰音或血管杂音,应警惕急性PTE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猝死。

2. 影像学评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对疑似DVT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无创、简易,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临床应用广泛。

3. 检验评估

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可用于筛查急性VTE。由于D-二聚体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强,因此不能用于确诊VTE。但若患者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则高度怀疑VTE,应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

感觉这个患者局部都已经缺血坏死了,是不是应该先做血管再通?

如何处理?

治标也要治本。

1、抗凝治疗(治标) 给予抗凝治疗疏通栓塞的血管。抗凝治疗期间的出血高风险患者,应用出血风险评分工具及时评估患者出血风险,以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2、局部处理(治本) 局部处理破溃的皮肤。水泡的处理跟上面所讲的冻伤的水泡处理大同小异:对于小的水疱可予以保留,大水疱仅作低位破口引流,尽量保留疱皮的完整性,能对创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可以应用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该敷料应同外层敷料一并使用。根据伤口的临床状况,可选用安普贴敷料,当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被渗出液浸透时,需要及时更换。当肉芽组织开始形成,渗出液减少,更换敷料的次数也应相应减少。

这种情况,护理管理如何跟进?

除了相关护理记录,如为住院期间突发的VTE,要启动突发VTE护理应急预案(该患者的情况是出现VTE入院),VTE高危患者护理会诊记录单,VTE出院随访记录表,VTE防治不良反应记录单等。

您护理过这样的患者吗?请把宝贵临床护理经验分享给大家吧?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等.普通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中华护理杂志[J].2022,57(4)444-448

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冻伤早期的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J].2022 ,17 (1 )1-3

#健康2022##护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