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算轻的,轻生算重的,因为太多心理原因导致的极端案例的出现,教育部明确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咱们当家长的必须也得重视起来。用“改思想”、“改焦点”、“改句式”这三改,帮你塑造一个心理强大的孩子。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1)

一、“改思想”

先说“改思想”,现在的孩子可不是咱们小时候了!咱们小时候,身边除了家长、老师、同学,就是院里的小朋友,信息的来源除了这些人,就是电视和广播。

现在的孩子呢?互联网就在他们身边,如影随形,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单纯。肉眼可见的表现就是——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广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小小年纪嘴里说出来的话,有很多你都听不懂。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2)

时代进步了,节奏变快了,咱们上学时候学的东西,比现在同龄孩子们所学的简单了不少。咱们年轻的时候,毕业之后找工作也不像现在这么困难,贫富差距也没那么大,换句话说,社会和职场的压力早早就通过学校和家长压在了孩子们身上。

教育是有传承的,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用自己爸妈教育自己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实话给你讲,从小被责骂的家长,要么倾向于使用责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要么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其惯着自己的孩子,一句狠话都舍不得说。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3)

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心理,一是要用心体察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摆脱惯性。二是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要面对的压力比自己小时候大得多。三是要懂得这个时代的孩子心中所想,紧跟时代。这就是“改思想”。

二、“改焦点”

再来说说“改焦点”,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眼睛盯着的是现在,脑子想着的是过去。什么意思呢?孩子出现问题,你总想着自己怎么改变孩子,赶紧纠正问题,很少想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能在未来避免同样的情况出现,同时有些家长还特别容易翻旧账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4)

正确的方法是,把焦点对准问题,而不是孩子,你需要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是孩子跟你作对,你要把孩子给解决了。有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孩子有事才会愿意对你说,健康的沟通是避免心理问题的基础,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要么感觉没有人可以聊天,要么感觉根本没有人关心自己。

此外,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多想想现在教育孩子,是为了他30岁时候能够自食其力,自己彻底放手做准备,很多事也就释然了。不是有个词叫做心宽体胖吗?你想得远一点,心自然就宽了,自己和孩子的压力都会小一些。焦点别放在现在和过去,要放在现在和未来,别把孩子当敌人,要跟孩子做战友,把问题当敌人。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5)

三、“改句式”

说完“改焦点”,再说“改句式”。你知道最容易得罪人的句式是什么吗?反问句!你知道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孩子最讨厌吗?以偏概全,上纲上线。我来举例说明一下,很多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送上这么一句:你怎么每次都记不住我跟你说的话?你是不是脑子不好?

这句话里面,“每次”这俩字就是以偏概全,“每次”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例外,你是说孩子没有哪怕一次能够记得你的话,这是事实吗?显然不是。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6)

这句话里面,“怎么……不”就是反问句式,这一句话说出去,别说孩子了,连成年人都接不住。俗话说就是被怼得哑口无言

这句话里面,“脑子不好”四个字就是上纲上线,明明是没记住你的话,你偏要指责人家脑子不好,这是一回事吗?

换种说法试试:“孩子,我说的话你能认真听吗?你有什么想法咱们可以聊聊,争取不让类似的问题出现?”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7)

前一种说法,你发泄了怒气,起不到作用,过后还可能后悔,孩子也受到了5000点暴击。后一种说法,你发泄不了怒气,却可以得到孩子的回应,问题也有解决的可能。

“改句式”,就是少用反问句,换成疑问句会好很多。顺便说一句,祈使句远不如陈述句来得管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你可以自行体会一下。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8)

总之,别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的孩子,别用上一代的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尝试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拉着他们一起面对问题,别把他们当成敌人。狠话出口前先想一秒,看看能不能说出更好听的话。

你的身边有没有孩子厌学的情况?“改思想”,“改焦点”,“改句式”,三改塑造孩子心理健康,你学会了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孩子厌学给家长指导性建议(远离厌学和轻生)(9)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转发。

,